“AI派·集结号”启航宝安按下具身智能“加速键”

10-16 08:21
摘要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山 何祖兰/文 陈建壬/图

 

10月15日下午,宝安湾区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中心五楼热流涌动,随着一束灯光聚焦舞台中央,“AI派·集结号”专题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启动仪式,而是一次“政产学研用金”六方资源的深度耦合,是技术供给与场景需求的精准对接,更是宝安区以系统性思维推动具身智能产业生态成型的关键落子。


自变量机器人展出的零部件产品。

宝安区副区长练聪出席活动并致辞,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前海管理局、宝安区及各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与企业、高校、协会代表同坐一堂,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创新图谱。

大象安泰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火星美女机器人”。

“AI派”寓意AI思维的无限碰撞,构筑技术创新无限的“π”生态;“集结号”代表着汇聚“政、产、学、研、用、金”六方资源,打造要素链接的价值共同体。这一命名本身,便揭示了活动的深层逻辑:技术创新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在开放、协同、流动的生态中实现价值跃迁。

陶世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展示的高精密减速器零部件。

活动伊始,暖场视频中穿梭于工厂、商场、展馆的机器人身影,无声诉说着技术已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签到处旁,同川精密的谐波关节、途见科技的触觉传感器静静陈列,它们是具身智能的“关节”与“皮肤”,也是宝安产业底座最坚实的注脚。这一刻,仪式尚未开始,但技术与场景的对话已然开启。

市人工智能产业办的政策宣讲,聚焦人工智能领域专项支持,强调以政策的精准滴灌培育产业茁壮成长的沃土;宝安区科创局和区人工智能产业办对宝安产业优势的解读,则直指核心——这里不仅有兆威机电的空心杯电机、拓邦股份的智能控制器,更有全国首个“具身智能港”的战略布局。政策与资源的叠加,为技术落地铺就了“高速路”,也传递出明确信号:政府的角色,正从“发红包”转向“给机会”,从政策扶持转向生态营造。

 新闻延伸

宝安具身智能产业:

加速驶向一个更具想象力的未来


如果说“AI派·集结号”专题活动启动仪式是战略宣示,那么活动当天的“应用场景对接”环节,则是战术落地的实战演练。在这里,技术不再是抽象的参数,而是解决真实痛点的方案。

鹿明机器人的智慧导览机器人。


银河通用带来的“具身智能零售店”模型,展示了机器人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完成商品识别、补货、结算全流程。其背后,是多模态感知、自主决策与灵巧操作的深度融合。而鹿明机器人的智慧导览解决方案,则让冰冷的机器拥有了“温度”——它能识别游客情绪、推荐个性化路线,甚至与儿童互动。这些案例的共性在于:它们不是“为技术而技术”,而是以场景需求为原点,倒逼技术迭代。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宝安AI应用场景金点子”发布。这一由宝安区委社会工作部的人民建议征集,将创新的触角延伸至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从社区养老到政务服务,从校园安全到文旅导览,来自市民的“金点子”将成为企业技术攻关的“需求清单”。这标志着宝安的创新模式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创新不再由企业或政府单向推动,而是形成“市民出题-政府搭台-企业解题”的闭环生态。

链式共振:从零部件到整机的“双向奔赴”

如果说场景对接是“需求侧”的释放,那么活动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对接”环节则是“供给侧”的高效联动。

同川精密发布Harmcore系列轻量化谐波关节等新技术、新产品,其所有产品均为自主研发生产。同时,自变量机器人作为整机企业代表,现场提出了对零部件的“性能参数需求清单”——精度、响应速度、寿命、成本……这些具体而苛刻的要求,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供应链协同的痛点与机遇。当零部件企业不再闭门造车,而是直面整机厂的真实需求;当整机厂不再被动采购,而是主动参与上游研发,产业链的“双向奔赴”才真正实现。

自由交流环节设置的“1V1供需快闪对接区”,将这种耦合推向高潮。现场设置“新零售及智慧导览应用场景对接”专区、“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专区,这里没有冗长的演讲,只有高效的对话与即时的反馈。一位技术经理人坦言:“过去对接靠‘碰’,现在靠‘链’。我们正在构建一张精准匹配的供需网络。”

宝安的底气:从制造链到创新港的系统跃迁

为何是宝安?这场活动的成功举办,背后是多年产业积累的厚积薄发。作为深圳制造业大区,宝安拥有近200家机器人核心企业,83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形成了从控制器、减速器、传感器到整机集成的完整链条。拓邦股份77%的控制器市占率、兆威机电打入特斯拉供应链的空心杯电机、同川科技全国领先的谐波减速器,共同构筑了“硬科技”的坚实底座。

但宝安的野心不止于此。从打造“场景全域开放标杆城区”,到建设全国首个“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再到规划“具身智能港”,宝安正从“制造链”向“创新港”跃迁。腾讯总部园区的试运营、大铲湾蓝色未来科技园的布局,让这里不仅有工厂,更有实验室、孵化器、应用场景和全球市场通道。正如一位入驻企业负责人所言:“在宝安,我们能快速完成从打样、测试到小批量生产的闭环,这种产业韧性,是任何实验室都无法替代的。”

“AI派·集结号”的鸣响,只是开始。按照规划,这一系列活动将每月举办,聚焦不同主题,持续推动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耦合。当政策、空间、金融、科研等资源被系统性地链接,当企业、高校、政府、协会、金融机构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宝安正在构建的,不仅是一个产业集群,更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创新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中,技术不再是孤立的“点”,而是流动的“网”;创新不再是偶然的“火花”,而是必然的“燎原”。随着集结号的吹响,宝安的具身智能产业,正以系统性思维,驶向一个更具想象力的未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