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冬梅/文 李秉蓉/图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奔涌的“芯”时代,半导体产业已成为衡量国家科技实力与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尺。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与创新高地,再次勇立潮头。10月15日,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湾芯展)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启幕,600家国内外龙头骨干企业汇聚于此,搭建起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竞相绽放的“黄金秀场”。
10月15日,2025湾芯展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开幕。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产业盛会中,宝安区以32家企业的强大阵容惊艳亮相,从晶圆制造到先进封装,从化合物半导体到芯片设计,四大核心展区处处跃动着宝安强劲的创新脉搏,向世界集中展示了其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重要一极的雄厚实力与蓬勃生机。
企业“芯”风采
从“新兴力量”到“隐形冠军”
在湾芯展的聚光灯下,宝安半导体企业的多层次、高质量发展态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们中既有稳扎稳打的行业巨头,也有锐意进取的独角兽,更有敢于挑战国际权威的行业新锐。
观众参观华润微电子展区。
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华润微电子是华润集团旗下负责微电子业务的高科技企业,自2004年起多年被工信部评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公司是拥有芯片设计、掩模制造、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能力的半导体企业。润鹏半导体隶属于华润微电子,其在不久前以21亿美元估值跻身中国独角兽榜单。作为集成电路领域的佼佼者,润鹏半导体在宝安建设的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的投产,将有利于弥补深圳在芯片制造领域的短板,成为广东省打造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的重要推动力。
恒运昌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加湾芯展。
224项授权专利、104项发明专利、三项国家级课题——恒运昌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用硬核数据诠释何为“隐形冠军”。参展企业名单上,恒运昌是深圳半导体版图里的重要代表,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2023年恒运昌在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国产等离子体射频电源系统厂商中,市场份额位列第一,为国产替代写下最佳注脚。
深圳市爱协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展示了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市场深度融合的魅力。成立于2011年的爱协生,专注于人机交互领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芯片产品围绕“视”(显示驱动)、“听”(音频功放)、“触”(触控驱动)、“电”(电源管理)四大板块进行精准布局,广泛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智能物联、新能源等蓬勃发展的领域。此次展出的最新款音频功放芯片AXS2050,具备优异的性能和灵活的配置,正是其深厚技术积累与市场洞察力的结合。
成立仅两年,敢与国际巨头“掰手腕”!此次展会上,成立于2023年的行业“新星”蓝动精密也来到现场,重点展示了流量解决方案及压力解决方案两大系列产品,其中推出的国产化全系列多品类质量流量控制器(热式MFC、压差式MFC)、分流器、压力控制器(UPC、PC、PR)、压力传感器及压力开关等气路系统关键零部件广受好评。
“虽然我们成立时间不长,但是我们科研力量雄厚,产出的半导体设备关键零部件MFC、UPC,可与日本HORIBA、美国Brook等国际一线产品同台竞技,实现国产化平滑替代。”蓝动精密有关负责人程威介绍。
深圳芯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代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作为2024年在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孵化出的企业,芯泉半导体依托研究院的研发实力和自身的产业化能力,致力开发先进封装、RFID及AI光模块领域的关键材料,如液态环氧塑封料(LMC)、各向异性导电胶(ACP)、导热凝胶等。其产品已应用于FOWLP和2.5D/3D等先进封装技术。这种与研究机构紧密协作的模式,加速了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宝安“芯”版图
从产业集聚到生态繁荣
宝安区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战略布局、精准政策引导与市场活力迸发共同作用的结果。
市民了解德瑞精工产品。
亮眼的数据是其发展的最直观注脚:2024年,宝安半导体产值已逼近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1%;进入2025年上半年,产值约500亿元,同比增长率进一步提升至11%。值得关注的是,其产业集群增加值增速高达14%,超出全市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占全市半导体产业的比重也从31%攀升至33.2%。
持续攀升的曲线背后,是一个日益繁盛的产业生态体系——集群的755家规上企业构筑起坚实基础,222家亿元级企业成为中流砥柱,18家A股上市公司引领资本风向,更有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5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同构成了宝安半导体产业攻坚克难的“最强方阵”。
这一“最强方阵”的形成,得益于宝安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深度布局与协同发展。在封装测试领域,已形成覆盖“研发-设备-材料”全环节的完整生态链,时创意、芯屏半导体、容大感光等企业组成的封测军团,凭借其综合竞争力,不久前成功斩获“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称号。
在PCB(印制电路板)领域,宝安更是在2024年登顶“全国新型PCB产业第一区”,鹏鼎控股、礼鼎半导体、景旺电子、明阳电路等全球头部企业齐聚,使宝安成为全球PCB产业不容忽视的技术策源地和制造高地。这种从材料、设备到设计、制造、封测的全链条覆盖,为宝安半导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观展“芯”视角
见证国产半导体的崛起之路
湾芯展不仅是参展商的舞台,也是观察行业风向的晴雨表。上海威固公司的经理李勇根是一名固态硬盘行业的从业者,他表示,“国产半导体产业正在逐步完善。从原材料、硅片、各种加工设备到封装等,各个系列都能看到国内企业的身影。”
李勇根进一步谈到,通过展会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上市企业及众多创新公司在该领域的集体崛起,这意味着我国在国产芯片领域的进展是有目共睹的。“我很高兴、很自豪看到中国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由弱渐强地发展,相信再经历五到十年,我们国家半导体产业会有更大的突破。”
而作为参展商的芯泉半导体技术销售经理李忠玉,则从另一个维度肯定了湾芯展的价值:“我们是第二次参加湾芯展,最大的感受是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汇聚,客户以及供应商也都来到现场,不少和我们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这个展会对我们展商来说非常有帮助。”这不仅凸显湾芯展的影响力和平台价值在提升,也折射出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吸引力和协同效应的增强。
当全球客商在宝安企业的展台前驻足交流,当国际同行对“宝安造”投来惊讶与认可的目光,这片热土正在悄然书写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宝安半导体产业的崛起之路,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从跟跑到部分领域并跑的跨越,并正在某些细分赛道积蓄着领跑的能量。未来,宝安将继续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强国脉搏同频共振,共同迈向一个更具创新活力、更安全可控的未来。
新闻链接
深圳蓝动精密有限公司为“中国芯”
打造自主可控的“呼吸系统”
2025年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现场,宝安区的众多参展企业中,深圳蓝动精密有限公司尤为突出。它的展位前,一批性能对标国际水准的半导体核心零部件格外引人注目,不少客商纷纷驻足咨询。令人惊讶的是,研发出这些尖端产品的,是一家成立不到3年、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仅32岁的年轻企业。
深圳蓝动精密有限公司参加湾芯展。
攻克“芯片之肺”的技术壁垒
芯片是精密工程领域的巅峰之作,上千道工艺环节中,超过四分之三的核心工序依赖于精确到千分之一量级的气体控制。这个被称为芯片制造“呼吸系统”的领域,却长期面临着国产化率不足1%的困境。
“将芯片生产线比作人体,我们所打造的,就是控制气体流动的‘呼吸系统’。”蓝动精密创始人、帝国理工博士孙彬轩曾这样解释道。公司的产品质量流量控制器(MFC)和晶圆背气压力控制器(UPC)必须像人体的肺一样,精确调控每一次“呼吸”的气体浓度与流速,任何细微偏差都可能导致整片晶圆报废。
面对从基础材料到核心工艺的全链条技术空白,蓝动精密选择了一条“没有上游,就创造上游”的硬核研发路径。以关键部件金属阀片为例,为实现半导体级别所要求的“镜面级”光滑度,团队跨界与光学企业合作,投入数百万元联合研发精密研磨工艺,最终突破了这一长期被国外垄断的技术瓶颈。
“手搓”出第一台热式质量流量控制器样机
因为前期缺乏足够的资金,蓝动精密和很多初创企业一样,为了节约成本,选择在宝安的一间普通出租屋里开启它的创业征程。环境可想而知,拥挤和嘈杂是常态。“我们右边房间是实验室,左边是上下铺,推开窗隔壁晾着的衣服就在眼前晃。”孙彬轩回忆道。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个汇聚了清华、帝国理工、牛津等顶尖高校博士的团队,写出了不平凡的答卷。团队“手搓”出第一台热式质量流量控制器样机,性能达到了国际一线厂商的水准,并陆续通过国内多家客户的严格验证。
一个初创公司,为何能吸引这么多“学霸”聚集,心甘情愿陪跑带跑?孙彬轩介绍,吸引这些顶尖人才放弃优厚待遇的,不是短期的财富,而是产业报国的理想。团队中,有人放弃了数百万元年薪的金融职位,有人离开了国际半导体巨头的高管岗位。“别人不让做的,我们偏要做好。”孙彬轩坦言,这是大家共同的信念。
蓝动精密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宝安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2024年,企业在第十一届宝安创新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经宝安区推荐,最终从全国3万家参赛企业中夺得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全国第三名。
这一系列成绩成为企业技术实力的有力背书。2025年初,蓝动精密完成由国投创业领投的8000万元A轮融资。“半导体产业周期长、投入大,‘国家队’的入场极大增强了客户的合作信心。”孙彬轩表示。
宝安产业环境加快研发迭代速度
位于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内、近7000平方米的制造中心即将投产,为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供应商过条马路就能交流,研发迭代速度比别处快得多。”孙彬轩这样评价宝安的产业环境。
截至目前,蓝动精密累计申请知识产权31项,构建了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企业的产品已进入国内多家头部晶圆厂供应链,在先进制程生产线上实现批量应用,真正实现了国产化平滑替代。
从出租屋起步到获得“国家队”资本青睐,从手工打造样机到产品进入头部晶圆厂,蓝动精密的成长轨迹,印证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进步历程。在这个关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领域,正是有这样一批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攻坚克难的企业和团队,锻造出中国芯片强国的强劲脉动。
随着蓝动精密研发的芯片“呼吸系统”在更多先进制程产线中平稳运行,中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之路正越走越宽广。这支年轻团队的故事证明,在科技创新的大道上,理想与坚持同样重要,而硬核技术永远是赢得市场和认可的最强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