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粮食节约减损更是保障粮食安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关键举措。在深圳,深圳市深粮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粮控股”)旗下深圳市深粮智慧仓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深粮智慧仓储公司”)以平湖粮食储备库(以下简称“平湖粮库”)为核心试点,通过技术革新、智能升级、模式优化三大路径,构建起“科学储粮、高效减损”体系,有效降低粮食从入库到出库各环节损耗,不仅破解了南方高温高湿储粮难题,为全国粮食行业节约减损工作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经验”。
准低温储粮全覆盖,筑牢绿色减损“防护网”
绿色储粮是减少粮食损耗、保障粮食品质的重要前提。为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储粮政策,深粮智慧仓储公司对平湖粮库进行准低温库改造。据介绍,自2016年开始,公司陆续对平湖粮库进行准低温库改造,在日常保管过程中仓温常年维持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65%左右,最大程度保证大米的品质及新鲜度。值得注意的是,改造采用工业级制冷设备,对仓房进行保温和隔热改造,并在使用过程中实行错峰用电,在保障低温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能耗。
“准低温环境能有效减缓粮食的生理代谢速率,减少干物质损耗,让粮食保持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延长保质期。” 深粮智慧仓储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如此,低温环境还能抑制害虫活动和霉菌滋生,降低粮食因虫害、霉变造成的损耗,同时减少化学药剂使用,真正实现绿色、安全储粮。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深粮智慧仓储公司已开展了平湖粮库四期准低温大米仓扩建及配套变压器工程项目建设,计划于2025年年底完成建设,项目完工后,平湖粮库成品粮仓容将实现100%低温绿色储粮全覆盖,成为区域内绿色储粮示范标杆。

智能作业新模式,夯实高效减损“最后一环”
成品粮装卸环节是粮食损耗的“关键节点”,传统人工作业不仅效率低,还存在损耗高的痛点。针对这一问题,平湖粮库全面引入“码垛机械手+智能滑托盘”协同作业模式,实现成品粮出库全流程自动化,夯实高效减损“最后一环”。
“相比过去传统的滑托板,白色新型滑托板成本更低,厚度更薄,大大提高了仓容利用率。”深粮智慧仓储公司该负责人介绍的,正是由深粮控股自主研发的HDPE环保塑胶滑托板,搭配叉车改造与机器人智能码垛技术,可形成自动化装卸生产线,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和物流损耗,进而提高粮食运输仓储效率和能力。
据悉,这一创新模式带来了多重显著成效,效率大幅提升,通过机械手精准抓取、滑托盘标准化转运,作业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205%,能更好满足应急保供快速调运需求;损耗显著降低,智能协同作业替代传统人工作业,机械精准操作搭配滑托盘密封防护,让装卸环节损耗率进一步下降;人力成本优化,单条作业线操作人员数量减少,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避免了因人为操作差异导致的损耗波动。
智慧体系全落地,构建精准减损“智慧脑”
在数字化浪潮下,智慧化升级成为粮食仓储减损的“核心引擎”。从运输、入库、保管到出库,当前,平湖粮库正技术革新重构粮食存储全流程,将减损理念融入每一个环节。
事实上,自2015年起,深粮控股已着手创新打造“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无害化”“四化一体”粮食物流管理模式,以粮食仓储设施智能化升级,为节粮减损装上“智慧脑”。
在粮食存储方面,深粮控股同样以数字化赋能实现精准化管理。一方面,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搭建粮情监控系统,通过温度、湿度、气体、霉菌、虫害等多类型传感器,实时捕捉仓内“三温”(粮温、仓温、气温)、“三湿”(仓湿、大气湿度、粮堆湿度)数据,异常情况自动预警,杜绝因受潮、霉变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根据季节、天气、粮食品质差异定制个性化保管方案,如常温仓通过科学通风与密闭熏蒸结合,降低粮堆生虫与吸湿霉变风险,实现“一仓一策”精准储粮。
此外,平湖粮库已实现关键区域(仓房、进出库通道、作业区)及仓内视频监控100%全覆盖,实时监控粮食装卸、存储全过程,从管理层面规避人为操作疏漏导致的损耗,为节粮减损装上“千里眼”。

从绿色储粮设施升级到智能作业模式创新,再到智慧粮库体系构建,深圳平湖粮库以实际行动探索节粮减损新路径。据悉,平湖粮库率先在业内建设仓储管理“四化”智慧粮库,是“广东省AAAA级粮库”“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科技示范库”。深粮控股方面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智慧仓储建设,让“深圳经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行业绿色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晶报记者 刘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