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 | 文友老谢

10-10 08:12
摘要

冼伯青

二十多年前,在深圳宝安文坛,谢志光是比较活跃的业余作者,他创作的文学作品发表在《深圳特区报》《深圳法制报》《罗湖文艺》等报纸,因为他乐于帮助文友,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谢大哥”。

在一次文友聚会时,文友老龙向我们打听谢志光的情况。我说老谢己病逝多年。老龙感慨地说,不知道啊,可惜了。还说,老谢是好人,帮过他不少。还说他到新安19区老谢的家,发现已换了陌生人居住。我说老谢一家早就搬到西乡居住了。原来,早年老龙因生活困难,借了谢志光5000元,待他到老谢家还款时,老谢一家已经搬迁。我答应帮老龙找到老谢的遗孀李阿姨,完成他的心愿。

老龙退休以后,常在他的老家湖南新晃做事、居住。我联系上李阿姨后,第一时间告知远在湖南老家的老龙。他叫我代他向李阿姨问好,并在微信转给我5200元,委托我把5000元还给老谢的遗孀李阿姨,另外200元买水果。

第二天下午,我带着水果来到李阿姨家,说明来意。李阿姨收到5000元后甚为激动。李阿姨说,她还记得老龙,那些年,老龙时不时来她家,和老谢促膝谈心。她说,她并不是因为得到这笔钱而激动,而是为丈夫的善良,助人为乐感到高兴。李阿姨年近八旬,领退休金悠闲过日子。她每天早上穿着“功夫服”到公园和一群拳友练太极拳,身体硬朗。

我是在宝安人民广播电台做采编,兼任《宝安广播》报文艺副刊编辑时认识谢志光的。他时不时送习作过来,谦虚地请我“斧正”。老谢时任宝安看守所副所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他写的作品和自己的职业有关,多数是管教犯人,犯人改过自新的内容。他有两部反映深圳改革开放、锐意进取题材的电影剧本在文学杂志上发表。长篇报告文学《看守所长手记》在《深圳法制报》连载,后出版《看守所长手记》一书,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老谢67岁那年,因糖尿病并发症去世,慢慢淡出文人们的视野。

老谢对陷入困境的文友,既在精神上鼓励,又在物质上帮扶。这些文友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勤奋写作,硕果累累,有的成为中国作协会员,有的出版了长篇小说,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文友找老谢介绍工作,他尽量帮忙。文友阿民来宝安找工作,没钱住旅馆,就住在他家里,免费吃住,直到找到工作才离开。有文友遇到困难跟他借钱,他总是热情帮助。文友小黄从老家调到宝安某国企工作,跟老谢借10000元。老谢热情相帮,说能调到宝安工作是好事。老谢的工资不高,有时他是“借”儿子的钱帮文友的。当时老谢的儿子在甲岸村107国道旁开办了一家大型灯饰城,生意比较好。

著名作家刘绍棠在《黄花闺女池塘》后记中说:“这本书能保存多久?只要数十年或十数年后,还有人记得一两个篇目,我就知足了。”是的,现在已经很少人记得三四十年前的当红作家刘绍棠了。连著名作家都很快被遗忘,普通作家更是难逃被遗忘的命运。但还有这么多文友、读者记得业余作者谢志光,这不是说老谢的文学作品多优秀,而是他善良的人品之光让人追寻。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