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说 | 冲刺!深圳加速度

10-10 05:22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而在南海之滨,深圳正以其特有的“加速度”,将全运会的激情与高效注入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地标——从凌晨深圳机场的首缕问候,到午夜智能巴士的忠诚守护

深圳机场T3航站楼的十五运会展台。

深圳宝安欢乐港湾欢乐剧场将迎来十五运会闭幕式。

当时光的指针指向10月10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进入倒计时30天的关键时刻,深圳正以它精准的节奏和澎湃的激情,开启了一场全力以赴的冲刺。

就在前一天,广州南沙举行的火种采集仪式上,来自南海1522米深处的可燃冰之火熊熊燃起,与会歌《气势如虹》激昂的旋律交织成一曲梦想的赞歌。

而在南海之滨,深圳正以其特有的“加速度”,将全运会的激情与高效注入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地标——从凌晨深圳机场的首缕问候,到午夜智能巴士的忠诚守护;从电网巡检无人机的精准飞行,到食品安全监管的全程追溯,这座城市如同一个精密运行的芯片,以全域覆盖的精心布局和全城无处不在的十五运会元素,正以最佳姿态静候盛会的到来。

城市精密运转的完美诠释

深圳的加速度,首先体现在如精密仪器般的系统协作中。深圳机场里,志愿者与赛会工作人员构建起“机舱门到大巴门”的全流程闭环,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誓言让每一位涉赛人员“不多走一步路、不多等一分钟”。这不仅是效率的追求,更是城市待客之道的体现。

深圳巴士集团的“1+1+6+5”保障体系已然就绪,“万人千车在岗待命”的壮观场面背后,是智能调度系统的“秒级响应”。就连驾驶员的休憩空间,也配备了科技感十足的太空睡眠舱,确保每一次出行都安全舒适。这种对流程极致的优化、对细节精准的把控,正是深圳城市治理智慧的集中展现。

硬核实力驱动智慧蝶变

科技,始终是深圳加速度最强劲的引擎。在南方电网的“海陆空”立体智能巡检体系支撑下,无人机与机器人成为保障供电的主力军,巡检效率提升6倍,为赛事构筑起坚实的电力防线。罗湖口岸的无人驾驶小巴,从车辆抵达到正式运营仅用46天,这个数字本身就在诉说着“深圳速度”的新内涵。

更令人期待的是,科技将为体育盛事注入全新的想象。开幕式将在体育场内“造海”,融合AI与机器人技术,打造一场视觉与科技的盛宴;闭幕式则以整个城市为舞台,用前沿科技手段呈现“星辰大海”的壮丽景象。在这里,科技不仅是工具,更是提升赛事品质、创造独特体验的倍增器。

人文关怀书写包容篇章

深圳的加速度,始终带着这座城市的温度。这温度,蕴藏在对奥运冠军王柳懿/王芊懿姐妹、王欣瑜和陈俊儿等本土健儿“家门口”拼搏的期待中;体现在对食品安全近乎苛刻的守护里——从专供基地到运动员餐桌,64家企业、108个基地、188种单品构筑起全程可溯的“安全通道”。

这温度,更融入了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等软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旨在让每一位参与者感受公平、便捷与尊重。这场加速度,不仅是赛事筹备的冲刺,更是城市品质提升、市民共享福祉的过程,生动诠释着“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深厚内涵。

倒计时30天,是冲刺的发令枪,更是实力的展示窗。当南海深处的火焰即将传递至这片热土,当《气势如虹》的旋律响彻云霄,深圳已经用科技、效率与温度,将“加速度”转化为一幅覆盖全域、动员全民的壮丽画卷。

这座城市如同一个高效而温暖的有机体,每一个细胞都已激活,只待盛会启幕。

记者:朱健

编辑:阎建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