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名创优品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摩根大通、瑞银集团和中信证券担任本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TOP TOY在2022年至2024年GMV复合年增长率超过50%,是中国增长最快的潮玩集合品牌,亦是年GMV突破人民币10亿元大关历时最短的中国潮玩品牌。
然而,与潮玩行业龙头泡泡玛特相比,TOP TOY在营收规模上存在明显差距。2025年上半年,TOP TOY营收为13.60亿元,而泡泡玛特同期收入高达138.76亿元,TOP TOY的营收规模仅为泡泡玛特的十分之一左右。
业绩增长迅猛,对母公司存在依赖
TOP TOY的招股书披露了其近几年的财务数据,展现了一条快速增长轨迹。2022年至2024年,TOP TOY的营收从6.79亿元增长至19.0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67.7%。
更值得关注的是,TOP TOY在2023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2022年公司还亏损3838万元,2023年则净利润达到2.12亿元,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2.94亿元。2025年上半年,其净利润为1.80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42亿元有所增长。
毛利率方面,TOP TOY从2022年的19.9%提升至2024年的32.7%,显示其产品溢价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在逐步改善。
然而与泡泡玛特相比,TOP TOY的盈利能力仍有较大差距。根据泡泡玛特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泡泡玛特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毛利率更高达70.3%,远超TOP TOY的32.4%。
TOP TOY创始人兼CEO孙元文曾在采访中表示,TOP TOY 在名创优品集团中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品牌,从设计、研发、IP 管理到供应链、开店和运营都是独立运作的。但名创优品至今仍持有TOP TOY 86.9%的股份,其招股书也同时透露,TOP TOY有相当一部分收入来源于名创优品体系。这种依赖关系或许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授权IP为主,自研IP薄弱
IP是潮玩行业的灵魂,TOP TOY的IP战略明显区别于泡泡玛特。TOP TOY构建了由自有IP、授权IP及他牌IP协同驱动的多层次IP矩阵。
TOP TOY在招股书中表示,他们产品的核心是自研产品。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19日,TOP TOY拥有17个自有IP和43个授权IP,他牌IP的总数已超过600个。授权IP包括三丽鸥、迪士尼、蜡笔小新等知名IP。
从收入构成来看,授权IP产品是TOP TOY的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授权IP带来的收入为8.89亿元,而自有IP收入仅680万元。2025年上半年,授权IP收入为6.15亿元,自有IP收入为610万元。
这一模式与泡泡玛特形成鲜明对比。泡泡玛特主要以自有IP为核心,2025年上半年其自主产品收入占比高达99.1%,其中艺术家IP收入占比88.1%。
TOP TOY的授权IP还存在到期风险。根据招股书,“三丽鸥”系列IP将于2028年9月到期,“迪士尼”和“猪猪侠”的到期时间均为2026年12月。核心IP授权到期后续约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对业务造成影响。
行业快速增长,竞争日益激烈
中国潮玩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但竞争也日益激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零售额计,中国潮玩行业前五大潮玩零售商的市场份额合计达20.7%,市场相对分散。TOP TOY2024年在中国的零售额为13亿元,在中国潮玩行业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2.2%。
面对未来,TOP TOY表示计划通过IPO募集资金用于丰富IP矩阵、增强IP运营能力、深化全球全渠道布局等方面。
资本市场对潮玩赛道持续看好。淡马锡领投TOP TOY的A轮融资,已显示出机构投资者对这家潮玩集合品牌发展前景的认可。
有业内人士指出,TOP TOY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市场竞争加剧、客户集中度高、IP授权到期风险等。TOP TOY能否凭借其独特的IP战略和全渠道布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缩小与泡泡玛特的差距,仍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