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两条新线今日“开门迎客”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文 刘羽洁/图
09-28 11:2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9月28日,上午10时28分,深圳2条地铁线路——地铁16号线二期、6号线支线二期车站同日“开门迎客”,期待已久的市民开心进站,抢“鲜”体验。

市民“尝鲜”园山直达市中心

早上10时许,距离地铁16号线二期、6号线支线二期开通还有一个小时,已有市民在站外等待尝鲜打卡。

“家门口通地铁太方便,今天特意赶过来,想体验一把首班车。”家住安良的刘先生激动地说, 5年的等待非常值得,园山一次性迎来8座地铁站,以后上班、休闲出行都更方便了。

家住大安站附近的居民朱小姐,一大早就带着母亲一起来等新路线开通:“终于等到了地铁,全家人都很开心,今天就带家里老人坐地铁出门逛逛,感受期待已久的便利。”

11点18分,新线车站正式开门迎客,两条承载着龙岗、光明居民期盼的线路终于迎来全线贯通,市民的期盼早已写满生活细节。有人盼通勤提速:“以后从园山到市区不用公交转地铁折腾1小时了。”有人念着烟火气:“可以坐着地铁吃遍光明美食。”还有人关注实用体验,车站智慧客服现场“圈粉”,列车无线充电体验感拉满……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康站、碧眼站等高颜值车站成为热门打卡地,不少市民举起手机把镜头对准不同角落,因为深圳地铁还把建筑美学和客家文化一起“写”进轨道交通设计语言。如16号线二期金源站和吉溪站提取了客家围屋、半月池元素,并设置了客家民俗雕塑;6号线支线二期虹桥公园站则把简约的科技线条与装配式元素相互交融,通过半裸装风格展现现代建筑艺术之美。

两条线路开通后,不仅能改善沿线数十万居民的出行条件,更将加速龙岗园山、光明科学城与深圳核心地区的资源流动,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这份跨越数年的期盼最终化作市民日常出行的便捷与舒心。

两新线均加开半程末班车

随着两条新线正式投入使用,16号线全线车站增至32座,线路全长38.74公里,换乘站3座,可与地铁3号线、14号线换乘。列车跑完全程约66分钟,园山居民20分钟就可直达龙岗中心城,区域一体化“再提速”。6号线支线车站增至7座,换乘站2座,可与地铁6号线、13号线(暂未开通)换乘。

据深圳地铁运营单位介绍,新线开通后,16号线全线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7:30—9:00,17:30—19:30)行车间隔为4分50秒,其他时段行车间隔7分30秒,周末及节假日行车间隔6分钟。6号线支线全天行车间隔7分43秒。

此外,16号线二期园山西坑站将在23点全程末班车后,加开3列到黄阁坑站的半程末班车,发车间隔为10分钟,最后一班半程车发出时间为23点30分。6号线支线二期深理工站将在全程末班车后,于23点25分加开1列到光明站的半程末班车,保障夜归人回家。

“搭积木”建车站,机器人铺地板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批装配式试点地铁线路,地铁16号线二期共有3座全装配式车站,是目前全国装配式车站数量最多的运营线路。其中,大康站是内支撑体系下国内最大的全装配式地铁车站。

据介绍,装配式施工在预制厂提前生产车站构件,再运至现场像“搭积木”一样拼装,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工厂化制造、智能化运输、装配化施工。相比传统现浇模式,3座装配式车站共节省钢材800吨、木材600方,减少建筑垃圾90%,碳排放降低30%,施工人员从200余人减少至40余人。

同时,深圳地铁还引入“基于BIM的机电工程数字化建造技术”等数字化应用,将工效提高10倍。用地砖铺贴机器人24小时作业,将工效提升近20倍。同时,推行“无线化”“无焊化”“无尘化”等绿色智能建造管理,应用智能环控系统,全线系统节能35%以上。此外,新线列车采用永磁牵引系统,可节能20%~30%;应用轻量化设计让每列车减重3~4吨,每年可节电9万度,减少碳排放90吨。

4条新线年底蓄势待发

据深圳市交通部门透露,年底,深圳还将迎来4条地铁新线投入运营。其中,13号线一期北延目前已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5号线西延、8号线三期和11号线二期也已通过项目验收。这些线路的集中开通,将进一步提升深圳轨道交通网络的覆盖密度和运营效率,惠及更多深圳市民,推动“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建设与发展。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朱良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文 刘羽洁/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