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他叩开了港股上市大门 | 创新创业深圳人

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
01:3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大行自行车品牌43年创业路

9月9日,港交所上市大厅传出响亮的开市锣声,来自深圳的自行车企业大行科工登陆资本市场。该公司创始人、现年84岁的韩德玮内心激动不已,这一天,距他亲手创立大行品牌已经过去43年。

9月9日,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图为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韩德玮(右)出席上市仪式。深圳特区报记者 温涛 摄

9月27日,在大行科工公司总部,韩德玮接受了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虽然已过耄耋之年,他依旧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物理博士”“车库研发”“赴台建厂”“深圳创业”“香港上市”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标签跨越整个太平洋,记录着韩德玮求学及创业的轨迹。

韩德玮的办公室里放着一个透明玻璃展示柜,里面存放着大行品牌的初代折叠自行车“老貂”,银色铝合金车身铮亮如初。“我用了40多年时间做折叠自行车,希望用轻便好用的技术设计,进一步推动绿色出行与低碳交通发展。”他有感而发告诉记者。

车库里研发“折叠”技术

从事科研工作、成为一名科学家,曾是韩德玮最初的梦想。早在上世纪60年代,学习成绩优异的韩德玮就从香港赴美攻读高等教育课程,并于1973年获得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授予的物理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韩德玮先后加入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担任物理学教职工作4年时间。后来,他走出高校,入职美国一家重点科研院所,专门从事高能激光研究。

“那时,我已经在高能激光领域做出了不少成果,科研工作也沿着预期的进度进行。”说起过往经历,韩德玮走向身后的书柜,找出一本他与其他科学家于1975年合著出版的《激光手册》。“这本学术书籍曾引起业界轰动,成为当时多所大学的通用教材。”

“骑行原本是我的爱好,我以前开车去学校的时候,普通自行车没办法直接塞进后备箱,必须把前轮拆掉分开放,每天都要拆装两次实在太不方便了。”韩德玮特别希望能够拥有一款体积小巧、方便携带的自行车。

基于这样的想法,他决定亲手尝试。白天来到研究所钻研激光技术、晚上回到自家车库琢磨自行车,成为了韩德玮多年如一日的生活节奏。期间,他一改原有折叠自行车笨重形象,同时优化了好骑、好折、轻盈、安全、经济,互为制约的五个指标,并申请到了专利。随着技术难题不断突破,韩德玮未来的事业目标逐步清晰——用折叠自行车定义绿色出行新趋势。

“就在这个时候,我得知美国国防部把高能激光研究成果用于军事用途,这与我的人生哲学不同。”1981年,韩德玮向所在科研院所提出辞职,专注于追寻自己的理想。不久后,他就在车库中做出了折叠自行车原型,折叠后体积仅0.3立方米、重量仅12公斤,大小仅有普通自行车的三分之一。

几经周折最终扎根深圳

起初,韩德玮并未下定决心创业,而是想着把自己掌握的折叠技术授权给自行车厂商,借助现有力量来推动行业改变。“我当时辗转全球各地拜访了很多公司,他们都对折叠的想法很感兴趣,但是不敢投入,觉得太复杂了。”

因此,他只好自己干。令人欣喜的是,折叠自行车的新奇想法与巧妙设计很快打动了投资人,成功收获200万美元天使投资。1982年,41岁的韩德玮注册了大行品牌,从此打开了现代折叠自行车的市场大门。

彼时,中国台湾的自行车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从成车厂到零件厂再到服务网络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行车出口地。基于强大的供应链,韩德玮选择把生产基地设在中国台湾。

“那时,我们的折叠自行车主要针对国际市场,市场拓展蒸蒸日上,最好的一年营业额做到5000万美元。”可惜好景不长,做科研工作出身的韩德玮初次创办公司,还没有充足的管理经验。“企业经营面临水土不服的情况,折叠专利技术也遭其它厂商大量抄袭,最终陷入经营不善的窘境。”

创业失利并没有影响韩德玮要做折叠自行车的决心。随着中国大陆经济腾飞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吸引了一大批自行车产业链企业聚集,这让他再一次看到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2000年,韩德玮来到深圳,大行品牌与创新之城相结合,释放出新的生命力。“深圳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政务服务十分高效。这里人才资源丰富,也可以链接大陆与台湾的供应商资源,对于企业经营发展形成强有力支持。”

深耕技术创新登顶“销冠”

立足深圳,大行自行车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强。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大行在中国内地折叠车市场零售量及零售额份额分别高达26.3%和36.5%,成为“双料冠军”。

在自行车这个看似门槛不高的行业中,取得“销冠”同样离不开硬实力,“快车道”技术就是大行自行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在一次专业测试中,韩德玮带领由三位博士组成的科研团队,偶然发现经过改良的折叠车,比大多公路车、山地车速度还要快。他们继而对四十多辆各品牌自行车进行综合测试,结果惊讶地发现,原来不少自行车车架设计存在缺陷,骑行功率未能得到有效转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运用物理分析、电脑FEA、应变片技术,首创了一套能真正测试车架骑乘刚度的方法,因此提升了自行车骑行速度。”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大行自行车掌握有效专利113项,包括15项发明专利,是折叠单车行业拥有最多专利的品牌。

目前,大行自行车在中国内地拥有38家经销商,零售网点超过680家。与此同时,其产品已进入28个国家和地区,通过35家经销商建立起广泛的国际销售网络。

如今,年过80岁的韩德玮依然忙碌于公司管理一线,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企业上市是未来发展的新起点,获得融资的同时也提升了品牌形象。登陆资本市场也意味大行科工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合规体系,在我退休以后也要继续稳定发展走下去。”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