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2025年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职业技能竞赛(人工智能专业)闭幕式在深圳举行,随着各项奖项的逐一揭晓,这场聚焦电力行业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赛事正式落下帷幕。
本次竞赛由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与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共同承办,这也是我国首次电力系统人工智能技能竞赛。自9月22日开幕以来,赛事共汇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华能、中国华电、中国大唐、国家电投、中国三峡、国家能源、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内蒙古电力、北京能源、浙江能源工会(委)等13家电力企业的37支队伍、111名选手。
2025年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职业技能竞赛(人工智能专业)闭幕式现场。 黄志伟/摄
竞赛分理论考试、技能实操两个环节,覆盖电网、发电等关键领域,全面考察参赛选手在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算法优化及解决实际电力问题上的综合能力。赛题由人工智能企业专家和知名高校联合命题,紧贴电力系统实际业务场景。竞赛全程依托电力行业首个融合了自主可控算力芯片和深度学习框架的人工智能创新平台进行,平台提供7000余张训练图集,赛前向选手开放训练,人均训练达30个小时。
经过4天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23个团体奖项以及51个个人一二三等奖。其中,电网组领域,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等4家单位摘得团体一等奖,各有5家单位获团体二、三等奖;个人奖项方面,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刘昕林等8人获一等奖,10人获二等奖,12人获三等奖。发电组领域,国家能源、中国电建获团体一等奖,3家单位获团体二等奖,4家单位获团体三等奖;国家能源浙江公司贺道道等5人斩获个人一等奖,7人获个人二等奖,9人获个人三等奖。
电力系统人工智能技能竞赛的实操现场。 黄志伟/摄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赛事选手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的特点。数据显示,参赛选手平均年龄仅29.1岁,“90后”占比高达81.9%,成为参赛主力军,“00后”也以10.8%的占比崭露头角,彰显出年轻一代已成为推动能源电力行业智能化变革的中坚力量。同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达75.8%,凸显出参赛队伍整体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养。选手们在竞赛中提出的解决方案创新性强、应用性突出。37个竞赛优秀成果将应用于生产一线,为进一步提升电网安全与效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此次竞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电力行业人工智能高技能人才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更有效推动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用”行业生态的形成。未来,随着赛事成果的落地转化与人才效应的持续释放,也将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更多创新动能。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闻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