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苔藓藏着大能量

李慧
09-26 18:37
摘要

近日,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在苔藓植物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26日讯(记者 李慧 通讯员 王桂花)近日,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以下简称“仙湖植物园”)在苔藓植物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5年9月22日,一项由仙湖植物园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的重磅研究,以《苔藓植物基因组拥有比维管植物更丰富的基因家族》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上。研究结果首次系统地揭示了苔藓植物在基因家族层面拥有超越维管植物的多样性,颠覆了长期以来关于苔藓植物“原始、简单”的认知。

此外,另一篇研究论文《植物通过水平基因转移多次独立获得一个金属载体合成基因》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由仙湖植物园与美国康州大学共同主导,联合多国研究人员完成。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苔藓植物中尼克胺(NA)合成酶基因(NAS)的演化历史,指出该关键基因在苔藓中的分布并非来自共同祖先,而是通过次独立的 “水平基因转移”(HGT)事件引入。

据介绍,铁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尼克胺是一种金属螯合剂,可与铁离子形成稳定络合物,帮助植物在缺铁环境中维持金属离子平衡,此前,尼克胺合成酶基因被广泛认为是所有陆生植物祖先所获得。

据悉,仙湖植物园在苔藓植物的引种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园林景观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系统、深入的工作,成果丰硕。先后引种与保育了 200 余种苔藓植物,包括来自极地、高原和荒漠等极端生境的物种;建成了全国首个专门用于苔藓景观展示与保育的园林景观 ——“幽苔园”;系统开展了多领域的苔藓研究工作,涵盖多样性调查、分类学、分子系统学、逆境适应、基因功能及基因组学等领域,率先建立并发布了藓类和苔类的目级系统框架;在苔藓科普领域有许多独创成果,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

此次同时在两个国际顶级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仙湖植物园在苔藓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与领先地位。这些研究不仅为理解植物适应陆地环境提供了新的遗传视角,也为农业抗逆基因筛选、环境恢复和生态监测等应用提供了关键资源。

编辑:刘嘉敏 陈苏雅责任编辑:林媛媛
(作者:李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