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美共生!全国山区高速绿色改扩建“汕梅方案”亮相!

姚嘉莉
09-18 18:4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姚嘉莉 通讯员 粤交集宣 陆桥轩 周煦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在生态敏感区实现绿色建造,更好地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和节能降耗,成为交通部门的重要课题。作为广东省首个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代表——广东交通集团所属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项目16项环保创新成果将在9月19日举办的第二届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交流会暨汕梅高速绿色生态建设现场会上一一亮相。

记者了解到,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全长约88公里,由双向四车道改扩建为双向八车道,预计于2026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促进粤东北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苏区振兴发展。项目一直坚持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建设理念,在资源循环利用、节能降耗和施工工艺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在旧梁再利用、废料循环再生等方面取得16项环保创新成果。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航拍图(摄影:黄子龙)

“预制T梁顶升旋转技术”是被项目首次应用在广东省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工程的一项工法,改扩建路段轩坑河大桥原有的24片梁板,经过这项技术微调后被重新利用,得以继续服役。

若按传统的施工方案,该桥有超2500吨的梁板需要拆除重建,一是工期较长,二是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也较多。为此,团队经过多轮分析论证,决定将24片T梁分6轮顶升,依托智能系统,对桥梁关键参数进行毫米级动态调整,全程如绣花般精细。通过方案优化,实现旧T梁的再利用,施工时间大大缩短,使原本需要90天才能完成的拆换工程仅用了45天;而且比拆除重建还节约了700余方混凝土、70余吨钢材,减少碳排放约517吨。

这项技术不仅填补广东省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旧T梁旋转顶升再用”的技术空白,更给全国山区高速老桥改造提供借鉴参考。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向东评价:“这项技术充分体现资源高效利用、价值工程管理与绿色公路建造理念,值得进行推广。”

轩坑河大桥右幅建设现场(摄影:叶灿佳)

在“变废为宝”这个事情上,该项目更是想方设法做到极致。从传统的外运填埋或废弃堆放处理,到因地制宜采用移动和固定碎石生产线进行回收加工,项目负责人孙克强说道:“我们将废弃砼碎石进行加工,经检测合格后替代原生碎石,预计约有97万吨碎石料可用于水稳层、沥青层路面结构,将会减少废弃砼消纳场用地约28%”。

据统计,全线路基、隧道石方经加工后,共产出约184万吨碎石,相当于6万辆满载重型卡车的装载量,减少外购石料和弃土场用地,实现“废料零外运、资源全循环”。记者了解到,这一洞渣循环利用的思路与技术,正是广东交通集团在洞渣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生态建设上持续探索的“力证”,为全国山区高速尤其是生态敏感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一条可参考复制的路径。

水车连接线沥青摊铺 (摄影:贾利)

多年从事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邢锋给与高度评价,“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在山区高速领域的绿色生态建设探索与创新,可实现道路建设与环境生态共美共生,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汕梅方案’”。

据悉,本次会议将有来自全国各地共50余个单位参会,集中展示了交通工程技术、工法创新等多项全国首创与行业领先的创新成果,为交通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姚嘉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