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2025羽网情“深”

晶报记者 邹振民
09-17 08:14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一日喜迎两场国际顶级体育盛事!

9月16日,深圳一日喜迎两场国际顶级体育盛事。

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内,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热血开赛,作为世界羽联六站超级750巡回赛中总奖金最高的一站,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羽毛球战将齐聚,在六天赛程里带来多场巅峰对决。与此同时,深圳湾体育中心体育馆也热闹非凡,被誉为“女子网球世界杯”的2025比利·简·金杯总决赛揭幕,8支顶尖队伍在此逐鹿,王欣瑜、张帅领衔中国金花全力出击。

▲王欣瑜昨晚在出场仪式上。 视觉中国供图

巧的是,这两场国际顶级体育赛事的赛期完全重合,均为期六天(9月16-21日),为深圳增添了浓厚的体育氛围。

对志在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深圳而言,吸引国际顶级赛事持续落地,是向世界展示城市体育实力与赛事运营能力的绝佳契机,能提升深圳在全球体育版图中的地位;从促进体育消费角度看,赛事吸引大量球迷涌入,带动周边住宿、餐饮、交通等消费,同时激发市民对羽毛球、网球运动的热爱,推动体育用品、培训等产业发展,为城市发展注入体育活力。

“羽毛球真的是能连接世界的运动”

9月16日上午,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在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开赛,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羽毛球运动员齐聚一堂,为全球观众奉献顶级较量。包括中国队王牌、世界排名第一的女双——“圣坛组合”刘圣书/谭宁在内的多位国羽球员都在首轮获胜,顺利晋级。

“圣坛组合”展现世界冠军风采

上午9时整,体育馆内灯光渐暗。首轮出战的球员从精心设计的“球芯”登场,穿过以羽毛球为原型提炼的造型舞台,沿着灯光通道步入赛场。观众席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正式开战。首个比赛日,三块场地上总共进行混双、女双、男双、男单、女单共37场比赛。

当天最受中国球迷关注的当然是“圣坛组合”刘圣书/谭宁,这对冠军组合首轮直落两局,轻松战胜印度尼西亚组合兰妮/阿玛莉亚,顺利晋级女双十六强。作为新科世锦赛冠军组合,她们赛后表示:“既然拿到了世锦赛冠军,就要拿出这样的状态去打深圳的这场大师赛。”

▲刘圣书(左)/谭宁组合轻松晋级。主办方供图

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是深圳连续第三年举办该项品牌赛事,今年,赛事借助场馆国际一流的声光效果,通过更加精密的光影编程和声音设计,营造更为沉浸式的赛场环境。

在9月14日落幕的2025年中国香港羽毛球公开赛上,中国羽毛球队摘得5金2银,是国羽第21次在超级500及以上级别巡回赛中包揽五金。转战深圳,国羽倾尽主力,李诗沣、陈雨菲、王祉怡、梁伟铿/王昶、刘圣书/谭宁、贾一凡/张殊贤、冯彦哲/黄东萍等力争在家门口再次捍卫荣耀。

这场融合顶尖竞技、科技展示和主场热情的羽球盛宴,正在成为深圳金秋九月最动人的体育风景线。

2025李宁·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由世界羽毛球联合会授权,中国羽毛球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深圳市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深圳市体育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本次比赛是全年六站超级750级别赛事奖金最高的一站,总奖金高达125万美元。

球迷观赛热情高涨

首个比赛日,众多世界顶尖选手齐聚赛场,扣杀、网前截击等精彩瞬间不断点燃现场气氛。记者在观众席中走访,听不同年龄段的球迷讲述他们与羽毛球、与这场赛事的故事。

“看‘圣坛组合’打球,每一分都让人攥紧拳头!”32岁的球迷陈昊举着应援牌,声音带着观赛的激动。他是一名羽毛球爱好者,每周都会打3次球,为了看这场比赛,特意调休从广州赶来。“今天现场看比赛,这种热血感比自己打球还过瘾。”

赛场另一侧,62岁的王阿姨带着10岁的孙子坐在观众席前排,祖孙俩不时为选手鼓掌。“我退休后加入了社区羽毛球社团,孙子受我影响也爱上了这项运动。”王阿姨笑着说,得知大师赛在深圳举办,第一时间抢了票,“现场看球和看电视完全不一样,这是活生生的‘教学课’,比我天天催他练球管用多了。”

25岁的留学生晓雨刚结束学业回到深圳,这次观赛对她有着特殊意义。“在国外读书时,经常和同学打羽毛球缓解压力,那时候就盼着能在国内看一场高水平赛事。”她说,现场不仅有熟悉的中国选手,还有不少高水平外国选手,“看到不同国家的选手在赛场上拼搏,感觉羽毛球真的是能连接世界的运动。”

随着首日赛事落幕,赛场内的欢呼声仍在回荡。接下来几天,单打、双打等多个项目的角逐将持续进行,而来自各地的球迷,也将带着对羽毛球的热爱,继续在赛场边为每一次精彩对决呐喊。

王欣瑜的中国赛季,从比利·简·金杯开始

9月16日,2025年比利·简·金杯总决赛在深圳打响。中国网坛新星、深圳选手王欣瑜首次在家乡代表国家队出战,更在郑钦文因伤退赛后,成为中国队女子网球队阵中世界排名最高的选手,与袁悦、张帅、蒋欣玗、王曦雨携手,在深圳湾体育中心体育馆展现中国女子网球的风采和实力。

领衔中国队亮相深圳湾

当天下午,袁悦率先出战,首轮对阵意大利队。虽然最终以1∶2不敌布隆泽蒂,但现场氛围依然无比热烈。比赛于17时开赛,16时左右,现场看台就来了不少球迷,男女老少,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他们热切地等待着中国队的亮相。

等到袁悦、王欣瑜、张帅等球员出场,现场一片欢腾,掌声、呐喊声不绝于耳。比赛过程中,观众们为中国金花们的每一次精彩得分而喝彩,也为她们的丢分而遗憾叹息。

作为本届赛事最受关注的球员,被冠以“天才少女”“中国网球新希望”的超级新星王欣瑜,正以愈发沉稳松弛的姿态,在熟悉的土地上书写职业生涯的新篇章。

从深圳走向世界

王欣瑜的网球之路,自起步便自带“体育基因”。出生于深圳体育世家的她,父亲是著名网球教练王鹏,母亲曾是篮球运动员。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她6岁便拿起网球拍,与这项运动结下不解之缘。2018年,16岁的王欣瑜迎来职业生涯的“初露锋芒”——以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选手的身份亮相澳网成人组正赛,同年更是在澳网、温网两项大满贯青少年组女双赛事中接连夺冠,“天才少女”的标签自此牢牢贴在她身上。

2019年,18岁的王欣瑜在江西公开赛上搭档朱琳,成功斩获职业生涯首座WTA巡回赛双打冠军,为自己的“成年赛场首秀”交出满意答卷。她的成长轨迹,恰似“深圳速度”的生动缩影:从青少年赛场到成人赛事,从双打突破到单打发力,每一步都写满拼搏与突破,却又始终保持着不疾不徐的节奏。正如她始终不愿过早定义自己,而是在一场场比赛中不断打磨实力。

2023年,王欣瑜迎来职业生涯的爆发之年。在法网女双赛场,她与搭档一路过关斩将,连续击败5对种子组合,最终捧起冠军奖杯,成为继郑洁之后第二位在法网女双夺冠的中国大陆选手。同年美网,她在单打赛场同样迎来突破,首次打进大满贯女单16强,年终世界排名定格在第32位,创下个人职业生涯新高。彼时,她一度有望在2025年将排名突破至前30名,却在今年遭遇状态起伏,“上半年没赢多少场”的表现曾让她执着于成绩与目标,陷入困扰。

转机源于对《道德经》“无为而治”的感悟。“听书评时了解到,这句话放在我当时的处境,就是专注于眼前该做的事,不要过多想结果。”王欣瑜说。这一心态转变让她卸下包袱,在今年6月WTA500柏林站赛事中,连续击败三位世界排名前20的选手闯入决赛并拿下亚军,不仅走出成绩低谷,更找到了“专注每一个球、不纠结结果”的理想竞技状态。如今的她,仍有明确目标,却更懂得“把眼前每件事做好,每一步都是为目标铺路”。

比利·简·金杯→中网→武网→全运会

眼下,比利·简·金杯的主场征程是王欣瑜的核心战场。为备战赛事,她本周回到深圳,特意将训练安排在中午12时的高温时段,笑称“时差倒得差不多,早上想睡个懒觉”。

面对这次比赛,她显得非常松弛:“这是中国队第一次打总决赛,对我们是新挑战,要抱着‘拼’的态度完成里程碑,更多的是动力而非压力。”

而对于赛事目标,她直言“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力拼每一场,同时享受团队作战的特别感觉”,毕竟平时以个人参赛为主的她,格外珍惜这次与队友并肩的机会。

值得关注的是,比利·简·金杯只是王欣瑜中国赛季的起点,此后她还将征战中国网球公开赛、武汉网球公开赛等赛事。而到11月9日至20日,她将再次回到广东,代表广东队出战在珠海横琴国际网球中心举行的十五运会网球项目,这也是她第三次踏上全运会赛场。回顾过往,2017年16岁参赛时她对全运会“感受不深”,2021年因为“紧张”,单打止步首轮,女双闯入第二轮,混双晋级八强。

如今心态蜕变的她直言,“卸下成绩包袱后状态更好,会享受代表广东队的荣誉,当然希望能为广东带来金牌,但要一场一场打,专注迎接每个对手”。

赛场之外,这位“深圳金花”还热情推荐广东美食,“早茶的肠粉、萝卜糕、虾饺,还有椰子鸡、海鲜砂锅,欢迎大家来看比赛、尝美食”。

从青少年赛场的“双冠王”,到法网女双冠军、美网女单16强,再到如今以更成熟的心态征战主场赛事与全运会,王欣瑜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有力。无论是本届比利·简·金杯的主场作战,还是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冲金之战,我们有理由相信,王欣瑜必将以沉稳的心态、强劲的实力,为广东体育、为中国网球带来新的惊喜。

比利·简·金和比利·简·金杯

在世界女子网球的浩瀚星空中,比利·简·金杯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恒星。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女子国家队年度团体网球赛事,它不仅是女子网球运动员们的荣耀战场,更是女子网球运动发展历程的生动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的梦想与传奇。

▲比利·简·金出席赛前活动。 视觉中国供图

1963年,为填补女子网球团体赛事的空白,国际网球联合会创立“联合会杯”。首届赛事在英国伦敦举办,16支队伍参赛,美国队夺冠,比利·简·金正是美国队成员。当时赛事条件艰苦,无奖金,参赛队伍自费,但选手们凭借对女子网球的热爱和对国家荣誉的追求积极参与。

此后,赛事不断发展。1992年设立地区预选赛,1995年采用主客场制与“4单1双”五场三胜制,赛事关注度与规模大幅提升。

2020年,为表彰比利·简·金对女子网球的卓越贡献,“联合会杯”更名为“比利·简·金杯”,她不仅在赛场上成就斐然,还为女子网球运动员争取权益,推动男女同工同酬。更名后,赛事奖金提升至2000万美元,与男子戴维斯杯持平。

比利·简·金,这位女子网球界的传奇人物,在长达22年的辉煌职业生涯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共斩获12座大满贯单打冠军和16座大满贯女双冠军,是当之无愧的女子网球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

在联合会杯赛场上,比利·简·金同样战绩斐然,共11次捧起冠军奖杯,深度参与并塑造着赛事的精神内核。

2025年-2027年,比利·简·金杯总决赛落户中国深圳,这是该项赛事首次在亚洲举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不仅为亚洲的网球爱好者提供了近距离欣赏世界顶级女子网球赛事的绝佳机会,也为中国网球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邹振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