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将至 ,道里区还有哪些游玩指南,哪些值得打卡的地方?面对记者提问,王阳说,“双节”叠加,道里区围绕文旅融合、音乐演绎、近郊采风、消费升级等方面精心策划系列活动,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场兼具文化味、体验感与烟火气的沉浸式文旅盛宴。在文旅体验方面,东和昶1917宽街文化复合体创新植入博物馆、照相馆、咖啡酒吧等多元业态,让历史建筑与现代生活场景碰撞出独特魅力;中央大街肖克剧场10月1日全新开放,精彩演出配套百款手办木偶展,为百年庭院增色添辉。音乐演绎方面,松花江索道以“喜”颂红歌· 旋律忆峥嵘为主题共庆祖国华诞;老会堂音乐厅推出“秋日浪漫夜”系列音乐会;中央大街阳台音乐,红专街、友谊路音乐角,端街广场“ 舞台的夏天”等演艺活动“十一”期间精彩不间断。近郊采风方面,为契合市民近郊出行需求,精心规划自驾露营精品路线,推介天鹅湖庄园、玥夏、觅隐营地等优选目的地;闫家岗农场万亩稻田画景观独具匠心,是亲子互动、摄影创作的打卡胜地;五一村鱼塘升级打造高品质休闲垂钓项目,解锁近郊游玩新乐趣。此外,哈一百、中央商城、卓展购物中心、群力远大、金安国际等大型商场推出“双节”促消费活动,通过商品折扣、满额赠礼等活动,为假日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道里的秋,有红色的温度、古韵的深度、生态的广度,更有文旅的热度。在此,我们诚邀八方宾朋走进道里,在秋日盛宴中感受城市魅力。”王阳向八方宾客发出邀约。
道外:铭记英雄丰碑 烟火气息里的英雄传承
“当历史的烽烟与时代的强音交汇,在庄严的九三阅兵场上,‘杨靖宇支队’的战旗猎猎作响,这面浸透着抗联热血的旗帜,与我们这片英雄土地遥相呼应。道外,这片土地浸染着英雄的热血、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共同走进那段红色记忆。”王洋从以英雄之名、以红色记忆、以烟火道外三方面展开介绍。
王洋作推介
以英雄之名,铸就忠诚底色。1931年的冬天,道外区的正阳大街上,一个26岁的青年来到这里,担任全满反日会党团书记、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他就是杨靖宇。1948年,杨靖宇战斗和工作过的道外区正阳大街正式更名为靖宇街。靖宇公园内,杨靖宇将军雕像昂首挺立。2017年,道外区大同小学靖宇校区被批准命名为杨靖宇红军小学,东北烈士纪念馆分馆—杨靖宇烈士纪念馆在此落成并开馆。
以红色记忆,铸就不朽丰碑。1948年,在道外区长青公园,落成哈尔滨解放后最早修建的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2019年,道外区对纪念塔周边进行扩建,结合纪念塔革命先烈雕像、全军十大英模雕像及12座浮雕,将长青公园建成一座特色鲜明的红色主题纪念公园,展现东北抗联历史与精神。
以烟火道外,铸就红色传承。道外的街巷与红色旧址藏着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走在靖宇街的青石路面上,暖阳斜斜地照在景阳街一侧的青砖小楼上,这里曾是李兆麟将军与冯仲云首次秘密会面的天泰栈,也见证了我党地下工作者佟琦成功活捉国民党军长的丰功伟绩;对面的东永德旅馆曾是杨靖宇与抗日志士张甲洲商议建立东北抗日武装的地方;靖宇街23号曾是东华学校校长邓洁民的故居,周恩来同志曾两次在此居住并协助其办学。
“道外的红色历史,是镌刻在街巷砖瓦、流淌在城市血脉中的生动故事。”王洋介绍,道外区将红色景点串联成线,从靖宇街沿路的英雄气节,到长青公园为英雄敬献鲜花;从周恩来早年来哈旧址探寻革命火种,再到天泰栈重温战争岁月的浴血传奇。
王洋就如何让市民和游客在逛老街、尝美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红色教育,同时兼顾文化休闲与美食体验,回答记者提问。王洋说,道外区红色遗址遗迹众多,是东北抗日联军秘密交通线上的关键节点,也是抗日斗争很重要的活动区域之一,历史上著名的九学生运动等革命事件都曾发生在这里。靖宇公园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杨靖宇烈士纪念馆重现杨靖宇将军以草根棉絮充饥,与日军浴血奋战,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难忘画面;长青公园内的烈士纪念塔是体现东北军民抵御外侮、争取解放的精神地标,这些地方的一砖一瓦都记录了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历程。同时,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红色遗址较为集聚,红色资源与独特的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和市井文化深度融合。红色遗址就散落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老街巷中,这让红色旅游不再是独立的参观,而是可以同时体验哈尔滨百年民俗风情、品尝地道美食的复合型旅程,实现了红色教育与文化休闲的完美结合。
韩雪松作推介
南岗:红色追寻之旅 秋韵中的精神洗礼
韩雪松介绍,南岗区作为哈尔滨红色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围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主题,精心梳理红色记忆,将历史脉络与秋日风情相融合,让革命精神在金色季节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来南岗,赴一场涤荡心灵的红色追寻。漫步一曼街,东北烈士纪念馆里,赵尚志的手枪、金剑啸主编的《大北新报画刊》,见证峥嵘岁月;步入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泛黄的手稿、朴素的用具,无声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赤子情怀;在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那不足二十平方米的狭小会议室里,展出着泛黄的《抗日特刊》等珍贵资料,依稀可见革命先辈坚毅身影。南岗区将十余处核心红色遗址串珠成链,打造出主题鲜明的红色参观路线。
来南岗,体验一段沉浸式的红色共鸣。打破传统参观模式,推出“电影+旅游”融合项目:在红色场馆增设观影空间,循环放映经典抗战影片;精心设计“跟着电影游南岗”主题线路,引导人们循着电影情节走进公园、老建筑与纪念场馆,通过影像故事走入历史现场,实现“看一部电影、走一段红路、悟一种精神”的深度体验。
来南岗,赏一抹限定版的北国秋色。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前,44株枫树燃起绚烂的红云,风卷疏叶,拂过屋檐;文庙大成殿畔,百年银杏落叶铺金,与红墙碧瓦共绘诗意长卷;儿童公园内,花木斑斓、秋色如醉,乘小火车恍若驶进“童话世界”。
来南岗,品一盏时光酝酿的城市韵味。修旧如旧的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黄房子”飘散着俄式西餐、格鲁吉亚风味、俄式手工面包的香气;手风琴造型的国际饭店中,复古装饰与璀璨光影交织出往昔风华;曾是电影取景地的龙门贵宾楼与波特曼西餐厅,以厚重铜转门、清水红砖铭刻岁月痕迹;在中东铁路高级职员旧居的二层洋楼中,藏着一家美式精酿花园,让人尽享惬意悠闲。
韩雪松就南岗区是如何打造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回答记者提问。韩雪松介绍,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就是哈尔滨人熟悉的“黄房子”,最初是中东铁路高级职员的住宅区,至今已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2020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在哈尔滨市政府前期组织进行改造修缮的基础上,今年南岗区成立工作专班,对街区进行恢复性整修与活化利用,延续了“绿板障、榆树墙、黄房子”的历史风貌,并于8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如今,这里已成为融合文化体验与休闲消费的文旅新地标。街区汇聚了秋林、马迭尔等多家知名西餐企业,还有人气火爆的“排队王”俄式手工面包工坊,餐饮选择丰富。同时设置了玫瑰熊、复古电话亭、星空房和鲜花秘境等多处打卡布景,还引入了报纸机等趣味设施,非常适合拍照留念。整个街区照明与音响设施优质,还有36棵百年榆树点缀其间,一步一景,氛围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