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以“赋能大湾区,共拓新机遇”为主题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在广州开幕,会期2天。据悉,这是大会首次在内地举办,参会规模为历届最大。会上,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联盟宣告成立,《2024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展览业发展报告》《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促进报告》《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时仲裁指南》等正式发布。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2万亿美元,以全国0.6%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9的经济总量。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介绍,接下来将加快构筑“韧性湾区”,持续优化趋同港澳、接轨国际的营商环境,着力营造自由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并积极协同港澳构建企业“走出去”服务网络,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科研强、应用技术转化能力强,广州、深圳、东莞都有齐全完备的供应链、产业链,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还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提供金融服务。如果整合好这些资源,粤港澳大湾区将引领中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以及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建设。
“大湾区利用‘港澳+’模式推进规则对接、机制衔接,融合发展,我想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就可以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在郑永年看来,当今世界正经历以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于构建具有韧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粤港澳三地以强大的基础科研能力、应用技术转化能力和金融服务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驾马车”,若加强融合发展,有望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针对当前的人工智能大方向,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龚晓峰提到,“不管什么新技术,都是一句话,以应用为出发点,用得好才是真的好,用得起才是真理。它必须要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商业模式、投资方式、贸易方式等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企业、新的产业、新的业态。”他希望,制造业强省广东,能够进一步缩小城市之间的数字鸿沟和人工智能鸿沟。
“巴西愿与大湾区一道,在产品与服务、产业与科技的双向互动中,共建更加稳定、开放、可持续的国际供应链。”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亚太区首席代表维克多·奎罗斯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创新的重要门户,全球供应链的协同效应在此突出,巴西企业可以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港口机场。其透露,目前在深圳南山设有大湾区代表处,促进中巴合贸易、投资、交流与合作,并在推进与广东珠海的直航航线,时间更快,成本也低了15%。
(主办方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