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罗凯燕
“我们不在乎技术多先进,只关心是否能解决我们老年人的实际问题。”在近日举行的2025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暨“兴业银行杯”首届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上,72岁的张先生作为“乐龄体验官”向记者表达自己的心声。
9月12日-14日,2025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暨“兴业银行杯”首届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在深圳盛大开幕。此次大赛以“智能科技助力养老服务”为主题,吸引近百家企业,200余款康养机器人同台竞技。大赛不仅展现了人工智能与养老产业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更突出了市场和需求导向,勾勒出以“科技赋能银发经济”的清晰路径。

让老人和市场当“裁判”
大赛征集项目涵盖智能照护、智慧陪伴、智能监测、健康促进、智慧文娱5大类,细分为移动助行、大小便护理、智能助浴、中医理疗、棋牌游戏等15个支类,基本覆盖了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本届赛事的最大创新,在于打破传统科技赛事评审模式,由深圳市长青老龄大学面向四级分校组织推荐120余名“乐龄体验官”,并联合50家“投融资机构”共同组建赛事评审团队,让老年人和市场做“裁判”,评选出真正的适老实用型产品。
“我们不在乎技术多先进,只关心是否能解决我们老年人的实际问题。”张先生作为“乐龄体验官”说出了自己的主要评选标准。他补充道“比如这个助浴机器人,不仅要安全稳妥,还要保护我们的隐私和尊严。”
投资机构代表王先生指出:“我们从市场潜力、成本控制和规模化可能性评估项目。许多技术优异的产品因成本过高难以商业化。”为解决该痛点,大赛提供多维度支持:获奖项目可入驻重点产业园享受租金减免与政策扶持;优先纳入50余家投资机构关注名单;通过“展赛联动”直接对接采购与消费端。
这种评审机制和创新支撑体系,推动参赛项目实现从“专家认可”到“市场认可”、从“技术冠军”到“市场冠军”的跨越式转变。
精准交互让科技与温度完美融合
活动现场,200余款康养机器人同台竞技,生动呈现科技赋能养老的多元场景。
“我们的机器人以‘多模态交互、像家人一样懂你’为设计理念,搭载云端大脑和15轴灵动机身,能实现24小时全天候守护。”麦迪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总监罗钰熹介绍公司的具身智能医康养机器人时说道。据介绍,在应用场景方面,该机器人完美覆盖康养三大核心需求:在便捷生活场景中,可实现精准的人机交互,通过多模态感知实现自然对话。通过接收语音指令,帮助取药、取快递、叫车等;在健康监测场景中,能实时监测血压、血糖、心率等指标,实时捕捉生命体征异常并预警;在情感陪护场景中,AI能记忆珍贵时刻并主动问候,有效缓解老人的孤独感。

呵康科技的智能护理机器人,聚焦失能老人照护需求,具备自动翻身、协助进食、排泄物处理等功能,操作流程简化至一键启动,方便家属或护理人员快速上手。哈工天愈的“小愈-脊睡专家”则专注于老年人脊柱健康养护,产品搭载智能压力感应系统,能实时适配老人睡姿调整床垫支撑力度,精准贴合脊柱生理曲线,同时内置热敷、按摩模块,可按需提供颈腰部位舒缓护理,帮助老人改善睡眠质量,缓解日常腰背酸痛问题。
从便捷生活的“小帮手”到健康监测的“守护者”,从失能照护的“好助手”到脊柱养护的“贴心管家”,这些康养机器人不再是冰冷的科技产品,而是承载着人文关怀的“银龄伙伴”,展现出科技赋能养老的无限可能。
展赛联动构建智慧养老生态系统
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技术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支撑。在此背景下,深圳凭借齐全的制造业门类与强大的配套能力,选择以“康养机器人”作为切入赛道,依托本地22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及完整产业链,构建从研发到制造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为进一步推动康养机器人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大赛设置了“十佳用户欢迎奖”“十佳市场潜力奖”“十佳技术创新奖”“十佳应用场景奖”等奖项。各类奖项设置既聚焦技术创新的硬核实力,更凸显用户体验与市场需求的核心导向,旨在全方位推动银发经济领域的创新应用落地与产业化深度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