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佳佳
9月1日,被称为“最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与此同时,《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GB 43854-2024)等多项电池强制性标准也同步落地执行。这意味着,长期以来因劣质电池引发的电动两轮车安全事故频发、“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将迎来彻底整治。
新国标以“针刺不起火、不爆炸”为硬性安全底线,全面强化电池安全、防火阻燃、防篡改等核心指标,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走向“技术战”。在这一背景下,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具备车规级技术能力的电池企业率先推出符合新规的超充电池产品,打响了一场两轮车锂电的“升维之战”。
新规实施,安全成硬指标
据了解,新国标除了延续2019版对车速、整车质量等要求之外,特别加强对锂电池的安全规范。根据新国标,所有在售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必须通过针刺、热滥用、过充等极端条件测试,尤其在发生内部短路时不能起火或爆炸。新国标还明确禁止使用非标电池组、非法改装充电器,要求BMS(电池管理系统)具备防过充、短路保护等基础功能,并从结构设计、材料阻燃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这实际上是从国家层面给行业划了一道安全红线。”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过去许多小厂靠低价劣质电池扰乱市场,新国标执行后,这类产品将彻底退出市场。”
记者发现,面对新国标,主流两轮车企业已纷纷行动。小牛电动公开表示,已将研发重点放在电池热管理、车身轻量化与智能网联等方面。九号公司也强调,正在推进多能源系统与智能BMS的融合开发,未来将重点布局长寿命、快充兼容的锂电解决方案。而雅迪、爱玛等传统电动车企则通过规模采购和供应链优化控制成本上升,同时加快锂电车型的迭代速度。
在这场技术升级战中,电池供应商的角色尤为关键。作为多次参与国标起草的企业,欣旺达推出的逸风电池系列成为行业首批符合新国标的超充电池,据透露,目前该公司已实现小批量装车,客户包括小牛、九号、美团等。
行业迎千亿替代空间,锂电化进程加速
尽管合规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但多家企业认为,随着以旧换新政策扩大和消费分期模式的普及,高品质电动两轮车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据欣旺达小动力电池技术专家周双军介绍,此次推出的逸风电池系列最大亮点是借鉴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技术路线,并在三个维度实现突破。首先是快充性能。支持5KW超充,20分钟充电至80%,且即使在 -10℃ 低温环境下仍可正常充电;其次是智能并联。通过BMS动态功率算法,支持不同寿命阶段的电池组混合使用,解决外卖骑手等多电池用户的灵活扩容需求;此外是极致安全。逸风电池不仅通过针刺、挤压、泡水等全场景安全测试,还搭载AI+云预警系统,实现24小时状态监控。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采用的磷酸铁锂(LFP)电芯循环寿命可达2500次,远超普通铅酸电池300-500次的水平,理论总续航可达8万公里,已接近电动汽车的使用标准。
据统计,中国电动两轮车社会保有量已超过3.5亿辆,其中仍有约七成使用铅酸电池。随着新国标全面推进,锂电替代率有望从当前的30%左右逐步提升至50%以上,一个千亿级市场正在重塑。“这不仅是一场政策驱动的洗牌,更是技术路线与用户体验的全面升级。”一位产业投资人士表示,“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均已布局两轮车市场,推动行业从分散制造走向科技集约。”
可以预期,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之下,两轮车锂电行业将逐步走向高质量、高技术竞争的新阶段。而那些提早布局、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将在这一轮变革中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