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机器人“军团”:崛起新势力 竞逐新赛道

东莞+ 张华桥
09-09 17:14
摘要

东莞多维度,全链条支持机器人企业发展,厚植机器人成长的“沃土”

机器人赛道上,东莞“军团”强势崛起。

本周五(9月12日)举行的“拓斯达全球开放日2025”上,拓斯达将发布其首款人形机器人新品,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

这是近期以来,东莞机器人“军团”正从传统的工业应用向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扩展的生动体现——智能手机龙头企业vivo已正式成立机器人Lab,聚焦孵化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研发个人和家庭场景的机器人产品;东阳光集团联合多家单位推出的人形机器人“光子”闪耀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初创企业墨现科技凭借“电子皮肤”技术站上人形机器人风口……老牌企业推陈出新,初创企业创新发展,依托东莞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东莞机器人“军团”崛起新势力,竞争新赛道。

产业新动向:崛起新势力,挺进新赛道

东莞机器人“军团”正在崛起新势力,挺进新赛道。

8月22日,拓斯达公布了2025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拓斯达连续两个季度工业机器人业务保持20%以上快速增长。同时伴随下游客户需求增加、市场拓展突破,拓斯达自产多关节机器人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80.86%,目前其自研多关节机器人出货量累计近1万台。

拓斯达宣布将在9月12日举行的“拓斯达全球开放日2025”上发布其首款人形机器人新品,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据了解,这款人形机器人将与现有机械臂产品协同,形成“专用+通用”双轨解决方案,切入千亿级泛制造业自动化市场,在红海竞争中构建出与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协同的蓝海领域。

智能手机龙头企业vivo同样竞逐机器人赛道。

在3月25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表示,vivo已正式成立机器人Lab。该实验室将聚焦孵化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主攻消费级市场,研发个人和家庭场景的机器人产品。

在8月14日至17日举行的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9台人形机器人“光子”与1名舞蹈演员默契配合,演绎了一场以兵马俑为主题的国风舞蹈。

鲜为人知的是,这支冠军团队的背后,有着深厚的东莞基因——光谷东智正是由来自东莞的东阳光集团联合智元机器人、北京舞蹈学院、灵初智能等单位共同成立的创新企业。

头部企业发力人形机器人赛道,东莞机器人新力量创新前行。

在松山湖,墨现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则赋予机器人“仿生触觉”。“贴上我们的电子皮肤,机器人仅用手触摸就能识别出物体的基本信息。”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王鑫告诉记者,这只机器手的每个手指头上覆盖了100个感应点,使得机器手具备了高密度且灵敏的触觉,在触碰感知方面真正达到了“仿人手”的水平。

东莞机器人应用场景正在从传统的工业制造向更多元领域扩展。今年6月发布的2025年东莞市“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第一批)涵盖制造业、安全应急、农业、养老、建筑等多个领域,制造业中,李群自动化公司推出智能家电行业外壳螺丝锁付机器人;安全应急领域,永强汽车实现无人化双臂协作精细化排爆;农业方面,爱吉尔机器人开发鸡舍巡检机器人;养老领域,元生智能公司利用雷视双效检测跌倒并自动报警;建筑领域,智方建筑公司将机器人应用于迪拜Palm Gateway高级公寓墙面装饰装修。

据悉,东莞拥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超7000家,出口产品包括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等,已然形成相当雄厚的产业基础;东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入选了第二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新政赋能,东莞厚植机器人成长“沃土”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的迅速崛起,使机器人产业成为全国多个城市竞逐的热门赛道。作为东莞第二大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拥有5000亿元产值规模,而机器人产业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座城市要发展机器人产业,既需依托已有的资源禀赋,也离不开政策的积极引导。东莞正持续发力布局机器人赛道。

一台机器人的完整产业链,涵盖上游的执行器、传感器、驱动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中游的本体设计、驱动控制及系统集成等技术环节,以及下游多样化的具体应用场景。

今年4月,东莞接连发布《东莞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及配套政策《东莞市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多维度,全链条支持机器人企业的发展,厚植机器人成长的“沃土”。

《东莞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东莞将实施技术创新工程,重点研发项目攻关;实施核心制造工程,强化零部件制造;实施平台升级工程,建设一批机器人创新平台;实施企业培育工程,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实施应用示范工程,建立机器人多元应用对接机制等五大方面发力。

根据政策,到2027年,东莞将在核心零部件、多模态感知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灵巧操作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达1000家以上,形成120家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优质企业梯队,集群相关产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

《东莞市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通过支持科技创新、推动设备更新、培育优质企业、打造平台载体、打造应用场景、引育人才奖励、加强金融支持七个措施支持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东莞支持开展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对创新联合体申报链条式集成攻关项目最高资助3000万元。对国家级、省级、市级智能机器人相关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东莞分别按不超过研发仪器设备及软件投入的40%、40%、20%给予一次性事后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分别为5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

有政策体系的赋能,有拓斯达、vivo、东阳光等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新势力,更有墨现科技、元生智能等企业在多领域的探索前行,竞逐新赛道……“世界工厂”的东莞,一个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应用、从技术攻关到场景落地的全链条机器人生态正加速成形,展现出蓬勃的创新活力与集群竞争力。

(作者:张华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