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执法对象变治理伙伴”故事引网友点赞

09-08 08:07
摘要

温暖和善意在鹏城蔓延

宝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杰 通讯员 黄志伟 文/图

“深圳太温暖!”“祝福父子俩在深圳越来越好!”连日来,宝安区西乡街道王先生父子由执法对象变治理伙伴的故事在网络持续发酵,无数网友被这份“执法有力度、城市有温度”的双向奔赴打动。9月6日,记者再次走近王先生,记录下他从“城市摆摊人”到“市容守护人”的新生活,听他讲述内心的感受与希望。


王先生和儿子一起在工作。


话新工作感受

“穿上这身马甲 更懂城管的难”

“您看,这一排电动自行车得摆齐,不然影响行人通行。”9月6日一大早,在坪洲地铁站出口,51岁的王先生身着亮黄色市容环境整治员工作马甲,正和其他工作人员、志愿者一起弯腰整理乱停放的电动自行车,这是他作为市容环境整治员的工作日常。

他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时不时擦一擦额头上浸出的汗水,脸上却带着满足的笑意。他说:“感觉这份工作挺有意义的,以前总不理解城管工作,现在穿上这身马甲,才懂他们的难。”

聊感谢信字迹

“信是自己写的 从小没专门练过字”

9月2日,王先生带着儿子送给西乡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感谢信,引发无数网友关注,一些网友表示:“就冲他字写得这么好看,未来一定不会差!”“字写得很好,可能没练过,很有天赋的感觉”。对此,王先生坦言,这封信是他自己亲手写的,他说,父亲在他10岁时就离开人世,母亲一个人拉扯大七个孩子,因家庭原因,即使小时候成绩不错,也只念到初中就没再上学,也没专门练过字。“在黑板上抄作文时,老师总夸我字迹工整。”他表示。

在采访中,他向记者讲述了更多心事:“我在县城开了20年‘诚信超市’,后来想扩张开旅店,投了钱装修,结果生意一般,亏得一塌糊涂,欠了一些债。来深圳时,只带3000多块钱,想着摆摊能糊口,就买了一辆旧三轮车,没想到这么难……”王先生告诉记者,那天在西乡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案审队员刘高耐心听他讲完困境,建议他交不起罚款,就先当几天市容环境整治志愿者。其后,刘高也仔细观察王先生工作中的状态,见他工作尤为认真负责,就建议他去应聘市容环境整治员。“我当时就觉得,这城市没把我们当外人。”于是,他萌发了亲手写一封感谢信的念头,以传达对西乡的感谢、对深圳的爱。

谈未来规划

“深圳很温暖 我很有信心”

近几日,王先生的相关报道推出后,不少网友感叹深圳格外温暖有爱,也纷纷对西乡城管柔性执法的做法予以称赞。而不少网友也表达了对王先生父子的祝福。“慢慢干,总会越来越好的”“加油,慢慢过渡”“毕竟当过老板,希望你东山再起”……这些留言让王先生感觉非常温暖。

“现在每天整理完车辆,看着行人顺畅通过,心里特踏实。”采访当天,王先生边整理电动自行车边说,自己希望再找个兼职,补贴家用,其儿子也计划学习卤味技术,一起奋斗打拼,让家庭变得更好。“我觉得深圳真的非常温暖,在这里,我对未来生活有信心,只要肯干,欠的钱一定能还上!”王先生表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