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化名)最近愁坏了:12岁的女儿来月经才几个月,每次都肚子疼,月经量还少。
开始时她觉得“小姑娘刚来月经,痛经很正常”,每次就给女儿吃片止痛药缓解。可没想到,女儿的下腹痛越来越厉害,经期过后也没有缓解,止痛药也不管用了。
图源:图虫创意
无奈的张女士只能带女儿去医院就诊,一查才知道,这根本不是普通痛经,而是阴道瓣(即处女膜)发育异常,经血排出不畅,才导致肚子越来越痛!
幸亏发现得不算晚,经过简单的手术,女儿的月经正常了,下腹痛也消失了。医生说,再拖下去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以后女孩的生育都可能受影响。
那么,青春期女孩肚子疼,除了痛经,还有哪些要警惕的情况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痛经是指女性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周期性下腹痛、坠胀,伴有腰酸等不适,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症状,也是一种不舒服的主观体验。
而经期下腹痛也无外乎两种情况——
原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
前者无需紧张,而后者需小心谨慎,引起重视。
01
原发性痛经:调整就能缓解
如果妇科查体或辅助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这种经期出现的下腹痛就属于原发性痛经。
这种痛经最常见,主要是因为子宫内膜分泌的前列腺素(尤其是PGF2α)过多,引起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导致子宫缺血和疼痛。
除了痛经之外,有些姐妹还可能伴随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妇科以外的症状。部分对痛经敏感的女性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
这种痛经通过调整心态和生活方式可以得到缓解,方法也很简单:
经期别吃凉的、别剧烈运动,用热水袋敷肚子;
放松心情,越焦虑可能越疼;
必要时可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短效口服避孕药来缓解痛经。
服用药品需要经医生指导,别自己随便买来就吃哦🤔
02
继发性痛经:可能是生殖道畸形
有部分姐妹(特别是青春期女生),如果出现这两种情况,千万别当成普通痛经对待,一定要去医院:
该来月经的年龄(10-14岁)没来月经却老肚子疼,而且一次比一次重;
刚来月经没多久就出现下腹痛,且越来越严重。
这些情况通常是经血无法排出或排出不畅引起的,需要特别注意,及时去医院就诊,了解是否存在生殖道畸形。
那么,临床上月经血排出受阻的生殖道畸形有哪些呢?常见的有这5种:
处女膜闭锁
顾名思义,就是处女膜完全封闭阴道口,没有孔道让月经血流出。
图源:网络
月经初潮后经血排不出去,慢慢积在阴道里,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周期性下腹痛,时间长了经血还会返流进入子宫、输卵管,甚至盆腔,引起盆腔粘连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所以,出现类似症状时需要及早就医,及时处理。
阴道横隔
这种情况处女膜发育正常,但处女膜以上的阴道内有横向的隔膜把阴道挡住了。
如果隔膜完全没孔(完全性横隔),经血排不出去,就会出现逐渐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痛;如果有小孔(不完全性横隔),经血能流出但慢,可能表现为月经滴滴答答不干净,或者有异常分泌物,且不一定出现痛经症状,容易被忽视。
图源:网络
阴道横隔如果处理不及时,同样可引起经血逆流,导致盆腔粘连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并发症,影响生育。
阴道闭锁
可分为两种类型:
阴道部分闭锁(Ⅰ型):有发育正常的阴道上段、宫颈和子宫,闭锁的阴道下段长约2-3cm。
阴道完全闭锁(Ⅱ型):多合并宫颈发育异常,宫体发育正常或存在畸形但内膜有功能。
图源:网络
无论哪种类型,月经初潮后经血排不出去,都可能较早出现周期性下腹痛症状,需要早点手术矫正。
阴道斜隔综合征
这种情况比较特殊,该类患者通常有双子宫、双宫颈、双阴道畸形,但其中一个阴道里的隔膜“长歪了”,跟阴道壁粘在一起,把这个阴道的通道堵住了(无孔斜隔),经血排不出去,就会肚子疼。
图源:网络
如果隔膜有小孔(有孔斜隔),经血能流但不畅,症状不明显,容易耽误治疗。
残角子宫
一侧子宫发育正常(单角子宫),另一侧发育不全(残角子宫)。
临床上残角子宫可分为三型:
残角子宫有宫腔及内膜且与单角子宫相通者为Ⅰ型;
残角子宫有宫腔及内膜且与单角子宫不相通者为Ⅱ型;
残角子宫无宫腔及内膜者为Ⅲ型。
图源:妇产科空间
Ⅰ型和Ⅲ型通常无症状,不需治疗,而Ⅱ型通常在月经初潮后会发生逐渐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痛,需要及早治疗。
03
给家长的心里话
青春期是孩子身体发育的关键期,生殖系统的问题容易被忽视。别觉得孩子小就不会有妇科问题,也别把肚子疼都归因为痛经,盲目吃止痛药。止痛药只能暂时缓解疼痛,却会掩盖真实病情,耽误治疗。
多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有疑问及时找医生,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伊诺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