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璨
深圳大学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焦璨教授(中)做客《晶报10分钟》。
扫码看 直播回放
又到开学季,不少同学的朋友圈里交织着复杂的情绪:既留恋假期的自由,又盼着与同学们重逢;而家长群中,悄然弥漫着紧张与焦虑——名师书单、课外班接龙、学霸作息表等各类信息如潮水般涌来。9月1日,晶报《阳光心理 快乐成长》专栏特邀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深圳大学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焦璨教授,就家长焦虑的根源、亲子关系的构建以及开学首周关键期的心理调适等话题,进行了深入分享。
谈家长焦虑 “开学礼”背后 更需关注隐形的心理负担
晶报:在开学首周,您认为家长主要面临哪些焦虑?“双减”之后,为何很多家长仍感到竞争压力?家长群等社交媒体是否会加剧这种焦虑?
焦璨:很多家庭会为孩子精心准备开学礼物,或反复叮嘱,却很少意识到:自己的焦虑,正悄悄成为孩子的心理负担。若焦虑未能化解,再精美的文具、再周全的计划也难掩家庭氛围中的紧绷。这份焦虑主要源于三重压力:
第一重压力,对学业的过度期待。“双减”减不掉集体焦虑,很多家长一边抱怨内卷,一边悄悄给孩子加课外辅导。这种矛盾的做法不仅让自己陷入内耗,也让“送开学礼”的初心变了味——从“祝福孩子新起点”变成“督促孩子迎竞争”,让礼物背后多了一份无形的压力。
二是家长群的信息轰炸。每个群都像“焦虑放大器”,虚拟空间里的比较和竞争被无限放大,“别人家的孩子报了三个兴趣班”“某某家长已经帮孩子刷完半本练习册”,这些信息让家长忍不住怀疑:“只送文具是不是不够?”在不断的对比中,家长很容易忘记:开学礼的核心是传递关爱,而非堆砌“竞争筹码”。
三是内卷中的无力感。不少家长陷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困境:清楚过度竞争对孩子不好,却没法从内卷的列车上下来。这种认知失调带来的情绪疲惫,会让家长把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哪怕送了礼物,也会补上一句“新学期可要更努力”,让礼物变成了“任务的附属品”。
谈亲子互动
别让“开学礼”失去温度
成为控制工具
晶报:家长的焦虑情绪会通过哪些具体方式传递给孩子?能否举例说明?如果孩子对新学期心生抵触,家长又该如何改变与孩子的互动模式?
焦璨:心理学研究证实,情绪会“传染”。家长的焦虑不仅会消解自己的从容,更会让精心准备的开学礼失去温度,甚至让孩子对新学期心生抵触。
比如非语言信号的传递,哪怕手上递着新书包,嘴上说着“开学加油”,紧锁的眉头、急促的语气、聊到成绩时紧绷的表情,孩子都能敏锐察觉到。神经科学发现,人类大脑的镜像神经元会让孩子不自觉承接家长的焦虑,原本该温馨的“开学礼”时刻,也会变得压抑。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互动模式的改变。焦虑的家长会不知不觉把“送开学礼”变成“提要求”:送了新笔记本,就要求“以后作业必须写得整整齐齐”;买了学习机,就强调“每天要多学半小时”。这些附加条件,让礼物失去了纯粹的关爱,变成了“控制孩子的工具”,慢慢磨掉孩子对新学期的期待。
家庭氛围的塑造也是一个关注点。焦虑像雾霾一样弥漫在家里,成了无形的压力。孩子感受到了,却未必能说出来,只能转化成自己的问题,有的喊头痛、肚子痛,有的故意拖延收拾书包,有的甚至拒绝使用家长送的开学礼。当孩子用抵触情绪面对开学,再昂贵的礼物也成了没有情感连接的“物品”。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容器功能”理论:父母本该是孩子的“情绪容器”,消化、包容孩子的不安,用从容帮孩子搭建对新学期的期待——这其实是比任何物质礼物都重要的“心理支撑”。可如果这个“容器”本身满是裂缝,不仅装不下孩子的情绪,还会流露出自己的焦虑,让“送开学礼”的美好场景彻底变味。
既然家长的焦虑会让开学礼失去意义,还会影响孩子,那解决问题的逻辑就很清晰了,家长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用从容的状态陪伴孩子,才是把最好的开学礼送到孩子心里。
谈开学首周关键期
“从容”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晶报:您提到“父母的从容是给孩子最好的开学礼”,具体来说,家长可以怎样调整心态与行为?开学第一周,有哪些简单的日常互动可以帮助传递从容与支持?
焦璨:这份“从容礼”,不需要花多少钱,却足以让孩子内心踏实。比如,陪孩子坐在书桌前,一起在新笔记本的第一页画一幅小漫画:不必复杂,只是轻轻分享“新学期我想做的一件小事”;早上送他进校时,可以忍住不说“上课认真听”,而是接过书包,微笑说:“如果今天遇到好玩的事,放学第一个告诉我呀”;晚上到家,先别急着问“作业写完了没”,不妨看看他的新文具用起来顺不顺手,甚至听他笑着吐槽“新橡皮有点硬”。
这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瞬间,恰恰是“从容开学礼”的核心。不是给孩子多好的物质,而是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新学期有多少挑战,爸爸妈妈都会和我一起从容面对”。当家长不再被焦虑裹挟,孩子才能卸下心理负担,真正享受开学的快乐:会因为用了新笔而认真写作业,会因为和家长聊了学校的事而期待第二天的课堂,会因为感受到无条件的支持而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要知道,孩子对开学的态度藏在家长的情绪里。父母的从容不迫,会像一颗“定心丸”,让孩子在面对新学期的未知时不慌张;这份松弛的陪伴也会成为孩子记忆里最温暖的“开学印记”,比任何昂贵的礼物都更有力量。毕竟,真正好的开学礼从来不是摆出来给别人看的“物品”,而是藏在父母与孩子之间,那份“你慢慢来,我陪着你”的从容与安心——这才是能支撑孩子走好整个学期,甚至更长远人生的珍贵礼物。
晶报记者:郑芳
编辑:阎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