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 《“领会精神”》

深学APP
09-02 15:35
摘要

征文 | 《“领会精神”》

作者 虢堉(人大附中深圳学校)

“后排的同学看不看得见啊?看不见的话也没事,领会精神就行!”

第一次听到“领会精神”这个词,是在物理老师一钱老师的课堂上,后来才发现这便是她的口头禅。

毕竟,“领会精神”这个词在物理课堂上出现的频率高得可怕。物理课上的实验很多,光学实验、重力实验、浮力实验……无一不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一番,而这就苦了后排的同学,前面的同学挡着,而且本来就离讲台远,看不见是常有的事。因此,钱老师便常常让坐后排的同学“领会精神”。

初二上学期,钱老师凭着这个“梗”,便迅速地和我们打成了一片,但大家对钱老师的喜爱绝不仅是因为“领会精神”。真正让大家喜爱的,是她为我们解答时的细心与耐心。这份用心,在她为我们解答疑难时,像涓涓细流般浸润开来。

记得有次课后,我被一道浮力题困住,百思不得其解。我对找同学解答有点羞耻, 最终还是选择了去找钱老师。“钱老师,您有空吗?这道题我不会,您可以教我一下吗?”听到我说这话,她立刻放下手中的红笔,示意我坐下。她看了眼题目,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微笑着问我:“卡在哪儿了?”我一愣,卡在哪?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摇了摇头,回答:“感觉都有点不会,没什么思路”,她蹙了蹙眉,拿起笔,在题目上轻轻一点:“你看这里,受力分析是关键。”她放慢语速,从原理开始,为我重新梳理讲解。

每当我回答她有一丝不顺畅的地方,或是回答的迟疑时,她便立刻停下来,换一种角度再讲一遍,有时会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比如这就像是一个杯子里面的物体,会受到四面八方的挤压,对吗?有时还随手画出简洁的示意图。她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每一个步骤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有一种这道题,你问了我就一定要学会的气势,直到我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恍然大悟地“哦”出声,她先前蹙紧了的眉才舒展开,带着点小小的得意:“这下明白了吧?要‘领会精神’,更要吃透原理啊!”那份不厌其烦的细致,那份等待我理解的耐心,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的温暖。

从这一次问题,我才明白“领会精神”是让我们打起精神,领会的是老师讲题时告诉我们的原理,做题最根本的方法。

这也更让我明白,“领会精神”不仅仅只是一句老师的口头禅,更是我们学习时应有的态度。

(作者:深学APP)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