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作协主席远人第34部个人著作《挑灯看剑:辛弃疾 的悲旅人生》出版

09-02 07:44
摘要

从辛弃疾,看中国历史的大转折

近日,光明区作协传来喜讯,区作协主席远人出版了他的第34部个人著作《挑灯看剑:辛弃疾的悲旅人生》。这是远人继《应是飞鸿:苏东坡的诗旅人生》后出版的“宋代名家传记系列”第二部作品。出版后仅两周,该书就登上了“当当历史人物新书榜”第七的位置。本周我们特辟版面,刊出远人为该书撰写的后记和两篇最新的读后感,以飨读者。



《挑灯看剑:辛弃疾的悲旅人生》后记

远人


少年时我就迷恋宋词,最初喜爱的是李煜词和柳永词,然后是易安词和东坡词,后来不知不觉,发现辛词对我有更强的吸引力。于是我开始关注辛弃疾的生平。


远人。


我阅读的第一部《辛稼轩年谱》是邓广铭先生所撰,后又访得台湾郑骞先生撰写的《辛稼轩年谱》。能一目了然的是,两位先生都下了极大的考证功夫来呈现辛弃疾生平。在郑氏年谱后记中,郑骞先生颇有风度地写道:“欲了解稼轩‘立身之大节,谋国之大计,以及亲宾往来,燕居游处’,知其人,论其世,以求进而了解其词之写作背景,自须合读两谱,而未可偏废其一。”


《挑灯看剑:辛弃疾的悲旅人生》 远人 著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


我没有“偏废其一”。多年来,我将两部年谱进行了无数次比读,后又加上梁启超先生撰写的《辛稼轩先生年谱》一书。三种年谱的不同之处读来如挠痒处。我很想知道当时的历史细节如何,于是将阅读延伸到从宋至清的各朝笔记,从中挖掘一些辛弃疾的资料。


我没有另撰年谱之想,但很想写部辛弃疾的传记。


早在1956年,邓广铭先生就有《辛弃疾(稼轩)传》一书行世,可惜该书不厚,读来未觉过瘾。我自己动手后才深有体会,因缺乏辛弃疾的碑铭、墓志、行状等当时文字,所见史料远不如苏东坡丰富,但写辛弃疾比写苏东坡更令我有激情的是,在辛弃疾身上,体现了两宋间巨大的历史转折,同时也是中国历史的巨大转折。贯穿辛弃疾一生的,就是这一转折带来的历史震荡。对当时的士大夫阶层而言,收疆复土是最为推崇的气节。辛弃疾一生都体现了这一气节,它塑造了辛弃疾的血肉,也构成了他的创作渊源。是以,辛弃疾的词作读来更令人情感澎湃,其与时代紧密相连的人生也值得后人阅读和书写。


写这部书时,我叙述了不少南宋前四帝的历史事件,他们的统治政策和辛弃疾的人生勾连得太紧。在辛弃疾身上,能见出当时历史的厚重。


还是第一次读完邓广铭先生的《辛稼轩年谱》后,我填了一首《浪淘沙》词。除了这部传记,辛弃疾给我的感受都写在这首词里了:


目送大江流,东去春秋。

风霜白了少年头。

多少男儿天下志,到死方休。

醉里数沉浮,灯下吴钩。

关山寒月入双眸。

却是云多遮抱负,徒望神州。


借此机会,我要特别感谢现代出版社的谢惠女士,她去年责编出版了我的《应是飞鸿:苏东坡的诗旅人生》一书后,得知我有写部辛弃疾传的想法,给予了大力支持,使我完成了撰写这部传记的心愿。


大约和年龄有关,现在每出版一部书,我的兴奋感已不太强,更多的是惶恐和畏惧。个人的知识累积和视野肯定比不上作为群体的读者眼光和累积,所以我特别希望,能有方家和读者们对它提出批评指正。


中国历史上有太多人物值得一写,有些已列入我的写作计划。我会尽全力写我笔下的每个人物,期待和读者朋友们下部书再见。



 评 论 


读出作者与古人的共鸣



秋水


读远人兄的新作《挑灯看剑:辛弃疾的悲旅人生》,很开心看到他日夜兼程的写作又结出了硕果。


远人兄个性中是有侠气的,这从他的为人与文字中都不难看出。同时,人生经历与作家身份也令他在内心与古代文人志士有着很深的共鸣,令其可以用理解与悲悯之心感受和体验这些与其相隔数百上千年的人当时所遭遇的困境与艰难跋涉的人生历程。


儒家与道家文化作为国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对历代文人学者都不可避免地产生着深刻影响。我想,当下甚至未来的国人也依然被这两种文化潜移默化地侵染。远人兄的著作,正是这两种文化传承的真实体现。而我觉得,众多文人心里都装有两个不同的人作为人生的范本或说引领者,一个是辛弃疾,另一个便是苏东坡。此二人的性情、经历充分地展现了儒道两家文化对人生的指引作用,像两盏不同的灯塔,在人的情志陷入迷雾或暗夜时带来点点光亮与希望。这或许也是远人兄首选他二人作为古代文人传记系列开篇人物的隐约之故。


远人兄写人物传记的原则是,力求以史实为基础来展现其人、其命运,进而令读者从对一个人的了解中受到启迪,并由人及己地化用为精神食粮。我很欣赏他这种写作态度,毕竟真人唯以真事作为骨肉来塑造其形象,才不失传记文学之精髓,更不枉对他们正直而艰辛的一生的深入。


远人兄这一“宋代名家传记系列”的写作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愿他坚定,愿他硕果累累,不枉对文化和生活的执着与热爱。



《挑灯看剑》的四善



刘大桥


用四个下午浏览了30余万字的远人新著《挑灯看剑:辛弃疾的悲旅人生》。


从《宋史·辛弃疾传》看,辛弃疾从武人身份慕义南归,以一腔讨虏(金)复宋(开封)之志在南宋从低级官吏做到部省高官,但辛弃疾却以“辛词”留芳于中华文明史中。


辛弃疾与两宋诸文化名人——远如欧阳修、苏轼,近如范成大、陆游都不是同一类型的人。这颇考验辛传作者的预期想象和在场写史的能力。远人的《挑灯看剑:辛弃疾的悲旅人生》算得上是辛弃疾从雪耻到仕宦,再到漂泊词文兼善的一部传记。


我以为该书有至少四善。


善一:案头扎实。凡涉辛弃疾及与之相关的史籍和当代研究,远人大都精读并很有体会。


善二: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古人传记作家,远人对故事的编排,对细节真实性的考究,都融在对史料的运用当中。


善三:敢于直面辛弃疾的另一面,即对辛弃疾任江西安抚使时因“贪腐购大宅大田”和“杀人如草芥”遭弹劾一事不回避。如远人所讲,“一世之雄”也的确有他的另一面。辛弃疾这个人物才真实而立体。


善四:细致地展现辛弃疾为何能以诗词作品获得与苏轼齐名(“苏辛词派”)的文学地位。远人是诗人出身,其新著所举辛弃疾的词、诗,均附有背景介绍和鉴赏,慧眼独具,值得一读。


读此书,心里想着得感谢作者,不仅立体地还原了辛弃疾这个文学人物、历史人物,还把他置于他所在的历史背景中,把从仓皇溃逃到“乾淳之治”的赵构、赵眘两帝之间南宋六十年诡谲风云的大致轮廓摆在了当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