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位选手角逐“指尖上的档案能手” 深圳技能大赛档案数字化管理师职业技能竞赛收官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杨冰洁
10-18 16:0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调取几十年前的银行流水凭证,传统方式下耗时数小时,改用数字化管理后30秒内即可精准调取,并支持多维度检索,不仅提升了效率,也减少了因人工核对带来的潜在风险,这是档案数字化管理为企业带来的切实便利。

10月17日,深圳市第十五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暨2025年深圳技能大赛——档案数字化管理师(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方向)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罗湖京基100大厦举行。本次赛事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档案局、市财政局共同主办,罗湖区档案局、罗湖区财政局、罗湖区档案馆、市档案学会承办。经过激烈角逐,来自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李叶群、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魏雪纯、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林伟香等8名选手从一众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颁由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的“深圳市技术能手”。

“以赛促学 以考促用”淬炼“数字尖兵”

档案数字化管理师,专注于数字文件及元数据的采集、整理、归档、检查,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和数字技术的应用,是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新兴职业,是2022年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新增的数字职业工种。

本次赛事旨在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带动作用,培养选拔一批适应“数字+”业态的高素质档案技能人才,进一步推动财务会计行业和档案行业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以档案数据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赛事共吸引了全市财务会计和档案领域465名职工报名参加,为历届深圳职业技能大赛中报名人数最多的赛项。他们当中,有的来自行政事业单位、企业财务部门,有的来自专业档案馆,还有的来自会计师事务所、信息技术公司,平均年龄36岁,其中年龄最小的21岁。

大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决赛当天,经过初赛理论选拔晋级的65位选手需要根据所提供的实操任务书,完成系统配置、电子会计资料在线与离线归档、电子会计档案接收与利用等模块的实际操作,模拟企业真实业务场景,既检验选手对电子会计资料全流程管理能力,也考察其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为普及档案数字化管理知识,当天还在人流鼎沸的KKmall商场1楼中庭设置竞赛互动区和趣味答题区,题目涵盖财务会计、电子档案等方面知识,市民参与答题即可获得小礼品,现场参与热情高涨。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比拼,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叶群、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魏雪纯、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林伟香、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林伟香黎甜甜、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林伟香肖琳盛、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陈宗杰、深圳市宝安区档案馆张家浩、深圳市盐田区档案馆蔡阳洋、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余秀春、联合(深圳)医疗咨询有限公司李寒阳等选手位列前10,获颁相应证书和奖金。同时,综合成绩前8的优胜选手将被认定为“深圳市技术能手”。此外,根据此次赛事设置,进入决赛的所有选手均可获得继续教育学时奖励。

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叶群谈到,“竞赛为我们提供了系统接触电子档案管理的宝贵机会,深化了我们对相关制度的理解,也为未来推动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夯实了基础。”

来自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魏雪纯表示,“作为一名财务人员,竞赛不仅巩固了财务专业知识,更拓展了电子档案管理这一全新领域知识,让我对业财融合背景下的档案数字化管理有了更立体认知。”

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林伟香对竞赛氛围印象深刻:“比赛逻辑性强,候场时不少选手仍在抓紧学习,积极向上的氛围非常感染人。”她表示,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通过比赛对电子档案管理的理论与实操均有了更深把握。“全链条的操作实践,帮助我们高效掌握了从实体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型的关键环节,也锻炼了系统性思维。接下来,我们将充分结合竞赛所学,在工作应用层面进一步提升单位档案工作质效,助推电子档案系统进一步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选手们在比赛中的诸多实践与应用,提供了真实的需求反馈和优化方向,从而推动整个档案数字化产业链在技术、产品和服务上的协同创新与升级。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已不再是单一的财务或档案业务,而是深度融合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合规风控、流程再造的综合性岗位。从电子发票的合规性校验、元数据的规范采集,到归档流程的精准执行,选手在系统中完成的每一项操作,都深度融合了国家规范与深圳实践。”大赛专家、中广核共享服务(深圳)有限公司张云认为,此次赛事成为了推动行业规范的“加速器”,“以赛促学、以考促用”的模式,将抽象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最佳实践转化为具体、可衡量的操作标准,为各类企业提供了直观、权威的作业指导,更有力推动了相关规范从“文本”走向“实践”。

档案赋能 夯实“数字先锋城市”发展基石

这一轮赛场上的指尖争锋,既成为了产业生态创新的“催化剂”,也映射出深圳“数字先锋城市”建设全面提速的当下,各行业领域对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

完成基本户款项支付后,先是前往银行打印纸质回单,再赶往区国库支付中心提交单据,由后者根据回单进行账务处理,使用纸质回单进行归档。对财务人员来说,这样的流程以前隔三岔五就要来一次,几乎成为了他们的工作日常。

2024年,罗湖区在前期财政资金国库支付全流程电子化改革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化试点工作。期间,罗湖区国库支付中心对区综合财务管理平台现有电子票夹、费用报销、会计核算以及电子会计资料等模块进行升级改造,通过构建电子凭证综合服务平台和银行系统对接,实现电子凭证一站式、批量化接收、解析、验签、报销、入账、归档等环节的全流程跟踪验证,缩短电子凭证获取链条、提高处理速度。

“通过流程重构,不仅切实解决归档跑腿等问题,减少了因人工核对带来的潜在风险,更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罗湖区国库支付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5年9月,共处理符合标准的电子凭证8.44万余张。

数字经济,浪潮奔涌。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各类会计凭证从纸质载体向数字载体转变,但由于电子凭证种类众多,数据标准不统一、检索耗时长,接收难、报销难、入账难、归档难等问题亟盼解决。为此,财政部等九部门(单位)自2022年以来联合开展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试点工作。

早在2020年,罗湖区便先于全市范围内推行了财政资金国库支付全流程电子化改革,实现了全区电子审批、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的统筹协调。近年来,在市直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该区积极推动财务会计工作和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在全市率先推出财政资金支付业务“指尖”办,率先建成“馆室一体化档案管理系统”,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首推电子会计档案改革……主动应对数字经济挑战,深入践行“以档案赋能发展”理念。

行业人士指出,档案数据的标准化与数字化,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基础,规范、可信、可流转的电子会计档案数据,能够打破信息孤岛,为管理决策提供即时支撑,驱动业务流程优化,推动生产效率提高。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是打通电子凭证全流程‘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也是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的重要支撑。”罗湖区相关领导表示,希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增技,培养出更多既懂财务会计业务、又精通档案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档案工作从传统管理向数据治理、智慧服务跃升,为财务会计行业和档案行业注入新动能,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林捷兴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杨冰洁)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