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组织开展“食安科学,趣味探索”校外实践课

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通讯员 周玉潇 黄歆
07-02 20:2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小学生探秘食品安全实验室

6月20日及30日,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携手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知新学校,为五年级的孩子们解锁了一场“食安科学盲盒”。当毒蘑菇模型遇上显微镜下的细菌世界,这场把实验室搬进课堂的活动,让课本里的“食品安全”秒变沉浸式探险游戏。

在实验室上健康教育课

活动第一站,同学们现场了解毒蘑菇的知识。在毒蘑菇主题场景,孩子们围着致命鹅膏、大青褶伞等模型“破案”:“毒蘑菇喜欢藏在小区花盆?”“吃了会肚子痛到冒汗?”通过彩泥捏制毒菌特征,原本抽象的 “不采不买不食”守则,变成了孩子们手中会“说话”的立体警示标。龙岗区疾控中心讲师现场揭秘:“这些‘毒菇刺客’常躲在公园绿化带,误食可能引发中毒!”

第二站,同学们穿戴防护装备进入微生物实验室,观察“细菌 刺客”。显微镜下的细菌菌落让孩子们惊呼:“像撒了糖霜的草莓!”。大家通过分组观察了食品中常见微生物在培养皿中的生长特征和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学习了细菌培养皿接种操作。当看到培养皿里毛茸茸的菌落时,有女生悄悄记下笔记:“食物储存要放冰箱,不然细菌会开派对!”

在第三站,同学们来到理化实验室参观,了解各种检测仪器的功能和检测的类型,并结合亚硝酸盐快速检测实验探索剩菜危机,通过鞣酸铁变色反应破解“口唇变黑”科学谜题。

公共卫生资源赋能健康教育

这场活动是龙岗区疾控中心将公共卫生的专业优势赋能健康教育的最新尝试。其依托已连续3年举办的“疾控开放日”经验,为校外教育注入健康力量。

课程经过迭代升级,深度融合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科学、美术等多学科内核,贯穿“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科学探究全流程。此外,共调配20余名专业讲师与助教全程护航,采取“1组1导师”精细化管理,确保分组实操安全有序,让学生们更能沉浸式感受动手实践的乐趣,并逐步养成“主动发现、科学分析”的思维习惯。

工作人员表示,“教科研院+疾控+学校”三方协作不仅深化了“校-馆-研”融合机制,更以“问题导向、实践赋能”的模式,为类似课程开发提供经验。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甘霖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任琦 通讯员 周玉潇 黄歆)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