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园山街道大康社区党委将“书记友约”活动从室内延伸至福田居民小组天桥下,举办“老街坊红色角”户外座谈会。社区党委书记林敏虾与辖区党员、企业、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以“拉家常”的形式面对面交流,共商社区发展大计,推动民意表达从“被动反馈”向“主动参与”转变。
露天座谈听民意:从“会议室”到“街巷里”的场景创新
活动现场,居民们围绕社区环境整治、公共设施完善、居民小组发展等热点问题畅所欲言。有居民点赞福田天桥底下空间改造成效,同时提出“增设健身设施”“增加休息座椅”等具体建议。
社区工作人员认真记录每一条诉求,对能当场解答的问题逐一回应,对需协调推进的事项建立专项台账,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时限,并承诺及时反馈处理结果,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这种“接地气”的座谈形式打破了传统室内会议的严肃感。居民廖阿姨感慨:“在天桥下和书记聊天,就像跟自家人唠嗑,心里的想法都能敞开说,希望以后多办这样的活动!”
党群联动解民忧:构建“听、记、办、馈”闭环机制
“老街坊红色角”不仅是民意收集的窗口,更是社区治理的“议事厅”。活动中,企业代表提出优化周边交通动线的建议,社区党委现场协调城管、交通部门对接;党员代表关注老旧小区消防安全,社区当即明确本月开展专项隐患排查。通过“现场办公+台账管理”模式,大康社区将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纳入基层治理“责任清单”,推动民生实事从“纸上”落到“地上”。
林敏虾表示,未来将把“户外座谈会”纳入常态化工作机制,每月选定不同居民小组开展流动式座谈,持续扩大民意收集覆盖面。同时,探索“线上+线下”双线联动,通过社区公众号开设“民意直通车”专栏,实现问题反馈“随时可提、实时可查、随地可办”,构建更高效、更精准的基层治理体系。
党建引领新实践: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此次创新实践是大康社区党委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缩影。通过将党群互动场景从室内转向户外,既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物理距离,更消除了心理隔阂,让基层治理从“政府独唱”变为“党群合唱”。
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大康社区以“老街坊红色角”为支点,撬动了党群共治的新动能。这种“接地气、聚人气、暖民心”的创新模式,不仅为社区发展注入了民意活水,更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服务群众精准化的新路径,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生动样本。
编辑 刘彦 审读 秦天 二审 王雯 三审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