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量高达300万!是咪咪还是咕噜?听听专家怎么说→
读特融媒体记者 吴佳妙 文/图
2023-11-30 16:33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近日,有博主呼唤自家宠物猫的视频在网上引起激烈讨论:因为有的网友表示听到的是“咪咪”,而有的网友表示听到的是“咕噜”。这场“咪咕之战”的讨论量高达300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读特融媒体记者咨询了相关医护工作人员以及音乐制作人,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原博主视频讨论量。

截至11月30日15时,抖音相关话题讨论量。

到底是“咪咪”还是“咕噜”?

据了解,该博主后来公开回应称,她发布的原视频没有经过加工,其宠物猫的名字“咕噜”,视频里她呼唤的也是“咕噜”。那为何有那么多网友听到的是“咪咪”?

据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博士“毕导”在短视频平台分享的实验视频显示,将原视频拉入后期处理器中,单放音频高频部分听到的是“咪咪”,低频部分则是“咕噜”,其判断“咪咪”和“咕噜”有可能是一个高频和低频的“孪生兄弟”。

短视频博主“毕导”实验视频。

“‘咪咪’相对‘咕噜’来说,前者是一个高频的声音,而后者是一个低频的声音。原博主在呼唤自家宠物时,口吻可能会比较亲昵,在这种情况下发音就会有点‘暧昧不清’。”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个视频中,听到“咪咪”的可能是对高频率声音比较敏感,相反可能是对低频率声音更敏感。

“咪咪党”听力会比“咕噜党”好吗?

听到“咪咪”或“咕噜”,是否能判断听力好坏?

“不一定。”李郧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到音频的频率上限会越来越低,很多高频的声音确实会慢慢听不到。但影响耳朵听力的因素很多,其中还包括个体的差异变化,通过一个视频是很难判断我们听力的好坏。

李郧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要注意对耳朵的保护,因为听力一旦受到破损,很多情况下是不可逆的。比如,日常我们耳机持续佩戴最好保持在1—2小时内,同时要谨慎使用一些耳毒性药物,如水杨酸类制剂、抗生素等药物。

一会“咪咪”一会“咕噜”又是怎么回事?

除了“咪咪党”和“咕噜党”,还有许多网友表示一开始听到的是“咪咪”,再重听又变成了“咕噜”,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声学里有一个效应叫做鸡尾酒会效应,比如我们去KTV或者酒吧等喧闹的地方,当朋友跟你讲话时,虽然环境很吵,但是我们还是能听得到对方的声音,而其他嘈杂的声音就自动忽略了。”音乐制作人戎正鑫告诉记者,当人的听觉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意识会将一些无关的声音刺激排除在外。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大脑对声音都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判断,然后才决定听或不听。所以有网友一开始听到的是“咪咪”,重听却是“咕噜”,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其他“咕噜党”的影响有心理暗示,在听前就做好了“预设”。

白金/蓝黑裙子。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同样引起争议的还有2015年传出的一张裙子图片。这张图片让网友们分成两大“白金党”和“蓝黑党”两大阵营争论不休。据果壳网报道,华盛顿大学的神经科学家杰伊·内兹(Jay Neitz)表示:“我们的视觉系统会舍弃掉有关光源的信息,而提取反射光的信息。”简单来说,看到蓝黑色的人,可能是因为你们的大脑自动无视了右上角的光源,因此看到的颜色比较接近裙子实际呈现的颜色。(如下截图)。

单截图裙子本身。

而看到白金色的人,可能是因为大脑自动把图右上角的光源纳入了考虑。因为根据经验,在亮白金色光源的背光照射下,衣服会被笼罩在蓝黑色的阴影之中。

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田语壮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吴佳妙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