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小百花” 鹏城“扎根记”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1-10-22 08:26

《情探》舞台照

《陆游与唐婉》舞台照

已经入秋的深圳,依然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在南山区红花路南头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二楼排练厅,来自深圳市百花越剧团(以下简称“深百花”)的团员集中在此排练。他们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而来。前不久,百花越剧团在万象天地剧场为市民带来一场好戏《情探》。结束演出之后,剧团又开始雷打不动的周末排练。

自成立以来就坚持公益演出,传承越剧戏曲文化的深百花,演绎着因为热爱所以执着的精彩故事。这家民间越剧团如何经过近10年的拼搏,在鹏城这片热土上深深扎下了根?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的故事。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深圳,越剧也有一批热爱者和推动者。

剧团负责人之一徐平是70后。她从小就喜欢戏曲,在深圳工作之后认识同事蒋海鸥,志同道合的两人从一起在公司组织戏曲联唱到戏曲串烧,遍尝几种戏曲之后,最后决定落脚于越剧。

“喜欢是最大的动力”,谈及她与越剧的缘分,徐平说:“越剧表现唯美与诗意的情节,儿女情长的历史故事。它有着吴侬软语的特点,唱腔或千回百转、轻柔委婉,或典雅缠绵、圆润柔美,深深吸引了我。”

从越剧“小白”到开始系统学习,再到组织表演,徐平和蒋海鸥认识到,不能自娱自乐,应该做点什么,让喜欢越剧的深圳人汇聚在此。于是,她们萌生了一个想法:成立越剧团。

2013年,深圳市百花越剧团成立。

深百花是一支年轻的本土民间戏曲队伍,作为深圳第一家正式注册的民间越剧院团和深圳市南山区文化馆的优秀示范团队,遵循“弘扬越剧,打磨精品,传承传播,敢为人先”的艺术宗旨,自成立以来,坚持为观众带来经典唯美的越剧艺术。

一花引来百花香。成立以来,团员由五六人发展到二十人;排练从四处“打游击”到有了相对固定的场所;从只能在社区演出中“露露脸”到屡屡在剧场正式演出,深百花一步一个脚印,步履不停。

沉心追越,心专“石穿”

一个剧团的成立并非易事,刚成立那会儿,由于缺乏固定排演场地,剧团只能在社区空地、街心公园、市民广场等地排练。彼时,团员并不多,而且没有人是科班出身。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职业更是五花八门。绝大多数团员也从未学过越剧使用的嵊州方言。剧本中还涉及大量的古诗词与用语,加大学习难度。

为了朝着专业越剧表演艺术精进,剧团绞尽脑汁。徐平告诉记者:“为提高表演水平,除了反复观看名家的表演视频外,我们还去外地学习,回来后再教大伙儿,倾囊相授。”

多年来,剧团持续在每个周末排练。为了更好地理解戏曲,团员们都在认真研究诗词,还常常请来专家教授。“苦心天不负”,团员的步法、身段、唱腔、吐字等技艺大大提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剧团的另一位创始人蒋海鸥虽然身板小,却在《情探》的演出中挑战九尺长的水袖表演。她在排练厅一遍遍练习。最后在舞台上呈现的效果特别好,如雷的掌声也是对她的肯定。

目前,团员从60后到90后都有,年龄跨度大。他们既是主角,也是龙套。在剧团里,从服装、道具到演员都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场演出还得征用家属来“打杂”,大家忙碌着且充实。

在学校当老师的80后孟永祥,他的角色多是文小生。谈到加入剧团的初心,他说:“越剧的魅力把大家吸引在一起,越剧的传承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诗化”越剧 美美与共

为避免“昙花一现”,在剧团成立之初,深百花就定位清晰,做“诗化”越剧。“越剧本身很古典、优雅、充满诗情画意,我们不仅在服化道下足功夫,还在钻研剧本,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改编”,徐平说。

2013年首次公演的《梁祝》是深百花的第一部足本大戏,也是深圳民间院团第一部足本大戏。承载500多个日夜的汗水,终于凝聚成短短两个小时,这道“丰盛大餐”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2018年,深百花三年磨一剑的足本大戏《蝴蝶梦》在南山文体中心大剧场上演,演出票通过三轮抢票派出,每轮都是“秒光”。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观众叫好声多次响起。

轻舞纱绸,曼转明眸,歌词在浅笑眉眼间流转。不久前,深百花给市民带来了越剧经典《情探》。记者看到,当天下着大雨,不少粉丝仍冒雨赶来,这台大戏让台下观众看得如醉如痴,掌声不断。

如今,深百花已编排并推出《蝴蝶梦》《梁祝》《陆游与唐婉》《情探》等越剧大戏及精品折子戏,收获一批固定的“骨灰级”粉丝。此外,深百花还举行《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等戏曲公益讲座,以讲带演,让市民近距离了解越剧,丰富城市文化。

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徐平看来,虽然深圳不是越剧的发源地,但越剧以它唯美的音乐、优雅的服饰及自然深情的演绎,正赢得越来越多鹏城戏迷的心。

【记者手记】

发掘美 传承美

对于年轻的深圳而言,具有悠久历史的戏曲文化是古老的。那些民间戏曲团体往往扎根民间,维系着民间戏曲生态的发展,更是传承和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

在采访过程中,除了真切感受到深百花这一民间剧团对越剧的热忱、无私付出、努力传承以传播之外,我也看到台下那群喜欢越剧的戏迷们。更让人欣慰的是,他们当中有不少年轻人的面孔。越剧在深圳赢得那么多观众,也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经典文化带来的价值认同,更彰显出这座城市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精神气质。

在深百花演出的剧目中,不少对原有剧本进行符合现代审美的演绎,此举不仅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它的魅力,更让它全方位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深百花的徐平团长在接受采访时也强调,用现代的审美对传统的戏曲故事进行新表达是他们剧团的探索方向。在传统剧目上的适度创新,更将会吸引一大批青年观众,一起发掘美,传承美。

东方气韵生动迷人,这也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国潮、汉服、国学的原因所在,足见这些传统文化并非“陈芝麻”“烂谷子”,是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可以带领我们回到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用心沉淀的美学、与古人展开心灵对话。

对于传统戏曲而言,不妨通过赋予其青春气息与当代性等方式,进行转化,从而迸发出更大的能量,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尹春芳)

(原题《一朵“小百花” 鹏城“扎根记”》)

编辑 (冻结)陈冬云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