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数字传媒学院:“行走的思政课”让青春在实践中扎根成长

刘娟 郭婷
07-18 10:55
摘要

“三尚知行·行走的思政课”环环相扣,构建起“实践-感悟-成长”的育人闭环。

新时代气象万千,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最鲜活的教材。2025年以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数字传媒学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要善用之”的号召,精心打造“三尚知行·行走的思政课”系列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从校园小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深入企业一线、文化地标、科技展厅等实践教育基地,构建起一堂堂“接地气、有温度、重实效”的实景思政课。

触摸城市根脉:博物馆里的奋斗启示

在深圳市博物馆,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从新石器时代的咸头岭陶器,到明清“迁海复界”的沧桑史料,从大鹏所城的抗倭兵器,到象征特区精神的“拓荒牛”雕塑,一件件展品勾勒出深圳从边陲小镇蝶变为国际都市的壮阔历程。

入党积极分子张少旭深受震撼:“站在这片热土上,‘敢闯敢试、务实奋进’的精神力量扑面而来。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深圳速度与高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要学习这种精神,做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者、奉献者,更要努力讲好深圳故事,吸引更多人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从“跟跑”到“引领”:展厅里的科技自信

镌刻着城市年轮的深圳市工业展览馆,成为点燃学子科技自信的课堂。学院2023届优秀毕业生刘育辉的讲解让学弟学妹们倍感自豪:“深圳用7.5万座5G基站织就了万物互联之网,从全球首个‘5G独立组网全覆盖城市’迈向‘5G-A先锋城市’,每一步都是硬核突破。”

在河套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专题展区,星闪联盟2000Hz超低延迟的游戏手柄、双Vivid超高清视听技术等前沿成果,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从技术跟跑到标准引领”的中国底气。“原来我们不仅能做出顶尖产品,还能在国际标准领域拥有话语权!”一位带队老师的感慨,道出了现场师生共同的心声。


非遗“潮”起来:数字赋能的守正创新

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广东省非遗馆给了学生们答案。潮绣巨制《岁朝清供》以千丝万线绣出东方神韵,佛山木版年画“诸神复活”系列将传统门神变身潮流IP,AI赋能的英歌舞影像装置让古老舞步跃动新生——传统与现代的精彩碰撞,让学生们连连惊叹:“原来非遗可以这么潮!”

入党积极分子曾心怡在展品前分享她的观察:“很多人觉得非遗‘老气’,但把潮汕嵌瓷神兽做成微信表情包,把粤剧头饰变成国风妆教程,年轻人自然会被‘种草’。”

带队教师郭婷点明了其中的深意:“传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正是‘守正创新’的生动体现。‘守正’是立足国情、扎根文化,做好传承;‘创新’则是面向未来、接轨国际,勇于创造。这趟非遗之旅,坚定了大家用数字技术激活传统文化的信念。”


学生创作的非遗主题系列作品

解码新质生产力:百岁山基地里的“绿色答案”

“新发展理念的经济形态到底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个疑问,师生们走进了百岁山罗浮山生产基地寻找答案。

学生党员吴可敏的笔记本上记满了见闻:“生产废水能100%回收利用,厂房屋顶铺满光伏板,每年节电高达120万度。更震撼的是,每小时7.2万瓶水的生产线高速运转,让我真切感受到,新发展理念就是实实在在的增长动能!”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还通过“滴水不漏”互动游戏,亲身体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将课本上的“可持续发展”概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实践。


红色文创有灵魂:一堂企业里的特殊“微党课”

在深圳市宝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国文拿起一件嘉兴红船氛围灯,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特殊的“微党课”:“看这灯柱,设计成船帆造型,灯光亮起,投射出的是南湖波纹——懂历史,设计才有灵魂。”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寻乌调查》书礼盒的烫金工艺、瑞金红五星广场展台的造型深意,解密“红色文创如何打动年轻人”的秘诀。

包装策划与设计、文化创意与策划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深受触动:“以前在教室里听老师说专业价值,总觉得有点远。今天在现场,看到我们专业在传承红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中扮演这么重要的角色,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一下子就清晰了。”


行走的力量:从“听讲者”到“主讲人”

“行走的思政课”引起的最显著的变化,是学生角色的转变。他们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走向实践的一线,成为观察者、思考者,甚至化身为思政课的“主讲人”,分享感悟,传递思想,引发共鸣。

“三尚知行·行走的思政课”环环相扣,构建起“实践-感悟-成长”的育人闭环。数字传媒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院将持续深耕思政教育引领力,将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作为最鲜活的教材,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扎根湾区、胸怀家国、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彭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