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晚,深圳技术大学2025年开学典礼暨青春歌会在学校体育场举行。面对来自祖国大江南北以及世界各地的3800余名新生,校党委书记陈秋明发表了题为《重温经典、回归常识,携手应对时代的挑战》的致辞。他寄语广大学子,“在重温经典中我们寻找智慧,在回归常识中我们寻找方向。愿这份源于经典和常识的智慧与定力,助力我们携手应对时代挑战,稳步迈向光明前路!”
10月11日晚,深圳技术大学2025年开学典礼暨青春歌会在学校体育场举行。
一个月前,“萌新”们的大学学习生活已奏响嘹亮的进行曲。这所广东省和深圳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不仅以热情周到的迎新接待,智能而充满温度的服务体系,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青年学子送去“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底气和信心,还为他们奉上了入学后的一份重磅“礼包”——2025年国际周。在原汁原味的国际特色课程和多元文化活动的交融共生中,点燃了师生们的开放探索、求知若渴的热情。
开放办学引四海学子
共赴深圳追梦起航
心向云端驰,路自脚下始。一年一度的开学典礼上,师长的嘱托,学长的寄语,学子的心声,共同绘就出新一批深技大学子内心丰沛、精神明亮的学习蓝图。近4000名新生郑重佩戴上校徽,将“唯实求精”的校训精神传递,彰显深技大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情感归属。
作为一所坚持国际化办学特色,推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落地,培养具有国际科技创新能力人才的高校,2025年,深圳技术大学面向全国24个省份以及马来西亚、俄罗斯、德国、厄瓜多尔、法国、奥地利、韩国、印度尼西亚8个国家招收3800余名新生。他们因梦想起航,相聚于创新之都、润园湖畔。
深技大校党委书记陈秋明挂念着每一位从家乡远道而来的学子。他在致辞中特别提到,来自黑龙江虎林的周浩同学、新疆莎车县的依合帕丽姆·阿卜杜克尤木同学、海南海口的文李媛同学、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张可同学,是来自祖国大江南北最远端的2025级新生,更有来自俄罗斯的国际新生亚历山德拉·奥西金娜跨越山海而来,为校园增添了多元交融的生动色彩。
“我深知,我所选择的不仅仅是深圳技术大学,更是一种面对未来的成长方式,一个将个人梦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广阔舞台。”对此,来自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新生刘圣一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吸引他们的,不仅是这所用1034天建成的学校对“深圳速度”的真实写照,还有学校为契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所制定的研究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特色,以及“国际视野”“产教协同育人”“校企双导师制度”“空中大学”等办学特色带给年轻一代的感召与吸引,给予了他们敢闯敢试、跨越山海奔赴深圳的信心与勇气。
面对当前科学技术颠覆性的发展,以及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陈秋明殷切嘱托广大学子,“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世界,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变革时代,也是一个向新而行的奋进时代。面对未来诸多不确定性,我们更需重温经典、回归常识,以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步伐,携手应对这个伟大时代的挑战。”
“有志者事竟成。”“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要么创新,要么消亡。”“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站在大学这个问道古今、成就大器的殿堂之门前,陈秋明带领大家重温四句经典名言,勉励学子们铸就明辨是非的价值坐标,奠定知行合一的人生基石。他表示,学校将“回归大学教育常识”作为核心准则,走新型大学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为深技大学子的成长之路夯实根基、明晰方向。
深圳技术大学始终坚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需求,注重校企协同育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也得到了众多高科技企业的支持与帮助。开学典礼上,深圳越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培超作为企业代表发言,他说:“加入深技大,选择的不仅是一所大学,更是一片敢闯敢试的奋斗热土。”刘培超用 “种子”与“土壤”比喻高校与企业的关系,二者唯有结合才能长出支撑产业的“大树”。他勉励深技大学子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书写出未来中国的创新实践。
开学典礼上,2025级深技大新生展开大学生活新篇章。
随后,在这场以“青春”为题的开学典礼上,由深技大音乐学院主办,师生同台、名家云集的青春歌会接力举行,全方位呈现出深技大学子的多元才华与活力。无人机表演与流行乐队演奏带来经典与创新的融合,让青春旋律与科技感、归属感交融。目之所及,是年轻学子们奔赴未来的意气风发,他们带着少年独有的澄澈与闯劲,将在这里写下属于深技大人的新篇章!
不出校门体验国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课程
2025国际周活动规模再创新高
对于深技大“萌新”来说,入校第二周便能聆听海外名师课堂,与国际学生交流互动,感受深技大极具国际化特色的教学氛围,可谓是格外珍贵难得的校园初体验。9月22日至26日,近60位来自德国、瑞士、奥地利、新加坡、芬兰等国的高校校长、教授、企业高管以及60余位国际学生到访深圳技术大学,参加2025国际周活动。据悉,这也是国际周活动开办以来,来访国际师生人数最多的一次。
作为深技大教育文化品牌活动之一,已举办四届的国际周如今已成为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一张亮丽名片。活动邀请海外知名高校教授到校,根据深技大学科特点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特色设计课程,学生可自由选课、攒学分,不出校门就能体验国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原汁原味的教学、掌握国外大学的学习方法。
今年国际周期间,54位国际教授及17位深技大教授联合为全校学生带来了121门国际课程。其中,学校为2025级新生开设70门1学分的专业课程,聚焦“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前沿主题,涵盖工、理、经济、艺术等多学科领域。与此同时,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开设了51场由国际教授主讲的讲座课程,让学生们在深技大的国际课堂上,与走在世界前沿的教授交换想法,点燃知识火花。
在《人工智能在金融中的作用》课程中,来自德国波恩-莱茵-锡格应用技术大学的Ralf Meyer教授向学生展示了各类AI模型,并启发学生思索在金融模型分析中,如何结合经济学原理和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高自身技术评估能力;《人工智能助力客户与企业价值创造》这门课由来自德国因戈尔施塔特应用技术大学的Guenter Hofbauer教授开设,他告诉学生们,“清晰的流程是进行数字化以及使用人工智能的先决条件,同学们要将这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从人工智能辅助数据科学导论,到AI驱动的数字化商业模式,在一系列紧跟时代与科技热点的国际课程中,同学们畅游在人工智能的知识海洋,打开了窥见智能世界的新窗口,深技大人的探索正聚焦于AI赋能的前沿。
同样令深技大师生期待的,当属每届国际周例牌的巴伐利亚文化夜活动——师生欢聚一堂,品尝正宗德国巴伐利亚美食、欣赏热情洋溢的歌舞,尽情感受浓郁的德国文化,璀璨星空下的一张张笑脸,总是为参与其中的中外师生带来了诚挚的跨国友谊和美好的回忆。为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今年,国际周还推出了中医药文化节、国乐体验、书法课堂、珐琅课堂等一系列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邀请来访国际师生走进深技大音乐学院和创意设计学院,在悠扬乐声与墨香雅韵中开启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
国际论坛是历届国际周的“压轴”项目,活动汇聚中外高校校长、教授等专家学者,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搭建交流平台,深化合作成果,推动高水平新型大学发展。本次国际论坛以“人工智能:重塑新型大学未来”为题,邀请德国雷根斯堡应用技术大学评议会主席、大学理事会副主席萨宾·雅里茨教授,泰国西那瓦国际大学校长周非教授,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迈克尔·施罗德教授,深圳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陈秋明教授等嘉宾作专题演讲。
值得期待的是,本次国际论坛上,深圳技术大学分别与德国商会的7家核心成员企业及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泰国等地艺术院校、音乐家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该合作备忘录覆盖了高端制造、绿色能源、医疗科技等多个前沿领域,标志着中德产学研协同创新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广纳资源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
合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
深圳技术大学背靠马峦山,周边环绕湿地公园,坪山河及其支流穿境而过。每年校园开放日,前来探访的学生及家长们会发现,有着“空中大学”之称的深技大,开放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这不仅体现在校园建筑的设计巧思之中,也彰显于对学生禀赋的珍视,以及连接世界的广阔视野之中。
国际周课堂
据介绍,深技大以“应用为本、创新驱动、开放融合、智能引领”为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国际化先导战略,打造办学新范式和新标准,明确把引进国外优质应用型教育资源,作为推动学校高位起势的重要路径,不仅在专业、课程等方面接轨国际,还在扩大科研国际合作“朋友圈”等方面取得斐然成绩——学校与国外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知名企业和机构积极推进多形式深度合作。截至目前,深技大国际合作伙伴已覆盖25个国家和地区,与117所境外高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建7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展出国(境)交流交换项目118批,参与学生累计超过800人次,接收长短期国际学生超过440人次。
创校近十年,深圳技术大学的招生表现一路走高。今年,省内物理类所录取学生位于广东物理类前10%以内,历史类位于广东历史类前6%以内。学校的主要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持续火爆,今年新增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招生亦表现不俗,录取线592分,排位3348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腾讯安全英才班)、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龙芯英才班)、人工智能(优必选具身智能英才班、比亚迪未来出行英才班)等特色班表现突出,录取线持续提升。
在新学期工作会议上,学校党委书记陈秋明表示,“十五五”期间,学校将紧紧围绕“应用研究”,突出“因学术而应用,为应用而学术”,着力构建“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需求、技术研发、科学问题、理论突破、反哺产业”的循环体系。据介绍,深技大自筹办以来,就瞄准全国应用型高校“高质量领跑者”方向,持续推进国际化先导战略。坚持开放办学、多元协同实践育人,成为深技大快速发展的路径之一。深技大充分借鉴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一流技术大学先进的办学经验,聘请了众多德国一流大学的学者,还和德国大学联合办班,定期送学生到德国交流实训等等,深度对标德国应用技术型大学。
今年6月30日至7月7日,深圳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陈秋明率代表团出访德国、瑞士,访问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魏恩加腾教育大学、亚琛语言学院、瑞士西北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等多所世界知名学府,以及西门子股份公司、UNITED MACHINING SOLUTIONS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实地考察交流等方式,深化国际教育合作与产学研融合,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此外,深圳技术大学的起跑线,始于技术与社会深度互嵌、技术范式高速迭代的时代机遇,其诞生背景、建设目标以及定位属性决定了它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助力区域经济繁荣的育人育才使命。深圳技术大学自筹建以来,就得到了坪山区委区政府的鼎力支持,并与腾讯、比亚迪、中芯国际、荣耀、越疆、大族激光、亚辉龙等众多高科技知名企业在共建产业学院、特色班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深化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
在此基础之上,10月10日,深圳技术大学与坪山区、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完成《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深圳技术大学与坪山区科技创新局、深圳市高新区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签约。此次签约将重点围绕环深圳技术大学科技创新园区建设、高端产业人才联合培养、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等方向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构建“政校企协同、产学研融通”的创新生态,为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面对当前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大学范式革新、产教融合新路径与终身学习新生态,全球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正亟待注入新智慧与新动能。对此,陈秋明表示,深圳技术大学诞生于“人工智能元年”,人工智能是学校的基因,学校倡导“因学术而应用,为应用而学术”,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并与企业使命共担、人才共育、课题共研、教师互聘、专业共建、利益共享;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立学科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并致力于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据了解,该校于2024年11月起启动了“产教对接深调研计划”,截至目前,14个招生学院共计调研400余家企业,以对话产线为“导航”,把握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摸清企业的技术难点,为教师科研创新找到靶点,打造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例如,深技大颇具特色的中德智能制造学院,通过调研走访精准对接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技术、智能机器人、电子元器件、核能自动化、医疗康复设备等深圳市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方向。梳理出四大专业领域的30余项关键技术需求,收集到企业对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实践能力等方面的60余条具体建议,挖掘出20余个潜在校企合作项目。该学院相关负责人士透露,这些成果为学院2025版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优化以及实验室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秉承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遵循“实践出真知”的教育原则,坚守“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初心,深技大正大力推动学习从教室延伸至高水平实验室、创新社团工作室、知名企业和真实社会场景中,鼓励师生投身于“应用研究”及“应用引发的基础研究”,把论文写在车间里,成果钉在产线上,将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推向湾区、推向世界。如今,深圳技术大学的特色办学旗帜迎风飘扬,新型办学理念已然纵深高远。陈秋明表示,“我们坚信,真知蕴于实践,创新源于现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挑战中,验证理论、激发灵感、锤炼能力,方能真正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扎实学识、卓越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
本版图片均由学校提供
编辑 温静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