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好啊,天气热,这是我们从爱心农场新摘的冬瓜,送您拿回去煲汤!" 6月29日上午,光明区玉塘街道玉律社区志愿者们拎着新鲜的爱心蔬菜走进老人文剑欢家中。看着表皮还带着白霜的新鲜冬瓜,老人笑眯了眼:"又这么客气,多谢啊!"
玉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站长兼爱心农场负责人曾淦星带头看望老人,为其送去刚从农场采摘下来的爱心菜。
自玉律爱心农场成立以来,这样的场景在过去十多年里几乎每周都会上演,志愿者们累计为社区300多户老人送去数十万斤免费的新鲜蔬菜。这片由荒地开垦出的 "小菜地",早已成为联结邻里的温情纽带。
谈起农场起源,玉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站长兼爱心农场负责人曾淦星回忆,2014年一次志愿者活动中,他在社区旁郊野见到杂草丛生的荒地,便萌发建爱心农场的想法。同村村民得知后大力支持,无偿提供 4 亩荒地,志愿者们随即挥锄开荒,双手磨出茧,才让农场初见雏形。“那时农活辛苦,又缺技术,收成总不好。” 他说。
怎样才能把菜种好呢?成了那几年曾淦星总在琢磨的事。好在,在他和社区志愿者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朋友、居民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我们的志愿者群现在已经有3600多人了,每次爱心农场要大型耕种、收获等,在群里发个消息,一两百人一下子就齐了。”曾淦星告诉记者,截至去年,玉律爱心农场共开展各类公益活动2779场次,参与志愿者达5.8万人次,服务时数近14万小时。
爱心就这样在邻里之间传递,劳作中大家分享种植技巧,农场现在早已是四季果蔬不断:春季白菜生菜、夏季冬瓜南瓜、秋季苋菜、冬季胡萝卜,单季产量便可达数万斤。一到收成季节,玉律社区志愿者们便会为社区的老人以及生活困难的务工家庭送去免费爱心菜,这一送就是十余年。“遇到丰产的时候,我们还会将富余的蔬菜进行义卖,所得善款用于扶贫助学、探访病残等公益活动。”曾淦星说。
近日爱心农场又迎来丰收,玉律社区志愿者们趁着早上的时间,一起把果蔬采摘下来,打包分类好,准备送去社区老人家庭,让大家第一时间品尝到新鲜的果蔬。
如今,在社区党委引领下,这片农场更成为党建联建的鲜活阵地。就在几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在这里开展,社区携手挂点联系单位的党员们在田间协作农活,用汗水诠释着服务宗旨。“当党员们弯腰劳作时,党心与民心便在田垄间拉近了距离。”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李璐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