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东坑半导体产业园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邓红丽
11-25 17:5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深圳光明区东坑半导体产业园主体结构封顶,项目位于凤凰街道核心区域,计划2027年二季度交付使用,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领先的半导体产业聚集区,重点承接设备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补强深圳半导体产业链关键能力。

近日,深圳市光明区东坑半导体产业园项目的建设现场一派繁忙火热。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该项目建设取得关键性阶段性进展。

东坑半导体产业园位于光明区凤凰街道先进制造业园区核心区域,作为光明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项目将于2027年二季度交付使用,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领先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

锚定“20+8”战略,光明区推动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

当前,深圳正坚定不移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全面推进《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落地见效,聚焦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位列其中。

作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光明区肩负着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的重大使命。

东坑半导体产业园的封顶,正是光明区深度融入全市“20+8”产业布局、强化“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的生动实践。园区将重点承接半导体设备制造、封装测试、材料中试、芯片设计等产业链环节,为企业发展搭建新的平台,培育半导体产业生态,将有力补强光明区乃至深圳市在半导体材料与设备制造等关键环节的制造能力,为深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半导体产业高地提供坚实支撑。

区位优势叠加创新生态,打造产业协同发展新引擎

光明区始终聚焦实体经济,大力支持高端产业和优质企业集聚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高标准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引进高水平科研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依托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平台,以及中山大学·深圳、深圳理工大学等高校资源,光明区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将有力推动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

东坑半导体产业园地处茅洲河创想活力走廊与龙大科技创新走廊交汇节点,区位优势显著。距龙大高速S31入口仅约350米,距地铁6号线凤凰城站约600米,交通便捷高效;周边1公里范围内汇聚光明蓝鲸世界、万达广场等多个商业综合体,生活配套完善。

园区所在的凤凰街道先进制造业园区,是光明区重点打造的高端产业集聚区,已形成创新资源富集、产业生态成熟、物流配套完善的综合优势,可高效对接大湾区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加速企业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高标准专业化设计,打造半导体产业“硬核”载体

园区由中国著名半导体产业工程设计院——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担纲设计,项目充分融合半导体产业的特殊工艺需求与光明科学城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高地的战略定位,打造专业化、高性能的半导体产业园区。

项目用地面积约3.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6栋功能建筑,将提供上万平方米大平层、8米层高、实地荷载、11米宽柱距、120米长产线的产业空间,特别采取了防微振措施,可达到VC-C防微振等级;同时配备综合配套楼、甲类仓库、特气站、废水处理站等专业设施,实现功能分区科学、生产流程顺畅、运营高效安全,全面满足半导体企业从研发中试到规模化生产的一体化空间需求。

国企主导运营,服务保障有力

园区由光明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社区共同开发(部分产权面积可售),从建设到运营均由区建发集团全程主导。作为区域产业空间建设与运营的“主力军”,光明区建发集团将坚持高标准建设、专业化运营,严控工程质量,确保园区品质。

未来,园区将依托国企资源优势,提供涵盖园区管理、设施维护、能源保障、产学研对接、政策申报、融资对接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打造“有温度、有力度、有速度”的产业生态。

东坑半导体产业园的建设,是光明区落实深圳“20+8”产业战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点。下一步,光明区将继续加快完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强化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集聚,努力将东坑半导体产业园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半导体产业示范园区,为深圳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光明力量”。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张颖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邓红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