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正以高质量发展之姿勾勒城市新图景。城市品质与安全底线,是城市建设的“生命线”。11月19日,光明街道集结综合行政执法、政法、消安、社区工作站及铁路公安等多部门力量,以“违建治理”为抓手,针对高铁沿线临时违法建筑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拆除迳口社区果林村2处违规搭建,用“零容忍”的决心守护公共安全,以阳光执法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
铁腕治违守底线 筑牢城市安全屏障
高铁沿线是城市建设中不可逾越的安全红线。此次整治的2处违建中,一处为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的铁皮顶临时建筑(部分位于已征用地块内),另一处为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临时建筑及约20平方米简易窝棚。这些建筑不仅杂乱无序,破坏了高铁沿线的景观风貌,更因结构简陋、选址不当,存在坍塌、火灾等多重安全隐患,可能威胁高铁运行安全与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确保整治行动依法依规、稳妥推进,街道执法团队坚持“刚柔并济”的工作方法。行动前,执法人员多次上门与涉事业主面对面沟通,耐心宣讲相关法律法规,细致解读违建对公共安全的潜在危害,全力争取业主的理解与支持。对拒不配合整改的业主,严格履行告知、催告等法定程序,确保执法全过程公开透明、程序正当。同时,工作人员对违建现场进行全方位拍照、录像取证,构建完整的证据链条,实现执法留痕、可追溯,彰显了阳光执法的法治温度与刚性力度。
拆除现场,各部门分工明确、协同作战。警戒组划定安全区域,疏散周边群众;拆除组启用专业设备,精准作业、稳步推进;后勤组做好现场保障,及时清理建筑垃圾……整个拆除过程平稳、有序、高效,既展现了多部门联动执法的强大合力,更以实际行动震慑了违法建设行为,传递出“违建零容忍”的坚定信号。

精治善管促长效 赋能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违建整治不是“一阵风”,而是守护城市品质、赋能城市发展的长效之举。今年以来,光明街道在违建治理领域持续发力,共立案6宗、结案4宗,发放各类执法文书267份,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达8.8万平方米,以“拆、改、治”并举的组合拳,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优化环境。
当前,光明区正处于高水平建设“一城三区”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既需要科技创新的“加速度”,也离不开城市治理的“精细化”。高铁沿线作为城市对外联通的重要通道,其环境品质与安全水平直接关系城市形象与发展根基。下一步,光明街道将紧扣城市建设目标,持续加大对高铁沿线、重点片区等关键区域的日常巡查频次与监管力度,建立“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推动违建治理工作向常态化、制度化、法治化纵深推进。
从“查违拆违”到“精治善管”,光明街道以群众反映强烈、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违建为突破口,在思想上再加压、措施上再加码、行动上再加力。通过拆除违法建筑,不仅能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城市环境,更能盘活土地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为科技创新、产业集聚、民生改善提供坚实保障,以精细化管控绘就城市美好蓝图,切实保障群众安全福祉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