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国医大师晁恩祥、韩明向及全国名中医张洪春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西联合防治慢性气道疾病指南共识巡讲”在深圳市光明区举行。大会多维度探讨慢性气道疾病的防治路径与突破方向:既扎根中医深厚底蕴,又紧扣学术前沿动态,更聚焦临床实践需求,让交流兼具理论高度与实用价值,为中西医协同防治呼吸疾病注入强劲新动能。
本次大会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办,深圳市中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及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承办,汇聚国内呼吸领域顶尖专家学者。


大会现场
中西医协同破解呼吸病防治难题
全国名中医、深圳市中医院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团队带头人张洪春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医的根在临床,西医的长在精准,二者融合方能破解呼吸病防治难题。本次大会聚焦“传承名医精粹,中西协同治肺”的核心议题,与会专家精读前沿指南共识要点、探讨临床疑难病例,深入分享名医学术传承思想,让传统中医智慧与临床实践在交流中碰撞火花。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为慢性气道疾病的中西医诊疗带来新的思路与方法,造福广大患者。
张洪春教授介绍,本次大会有三大亮点,一是传承名医名家学术思想,如国医大师晁恩祥应用于哮喘和咳嗽等慢性咳喘的风咳、风哮理论;二是通过专家巡讲推广中西医呼吸疾病诊疗标准与指南,重点规范慢阻肺的可推广至基层的中西医协同治疗模式,包括推广如肺功能检测和中医外治法;三是作为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团队,利用会后晚间开展科研项目推进会,促进临床与科研的深度融合。

大会主席全国名中医张洪春教授
传承名医名家学术思想精粹
到会专家学者围绕国医大师韩明向教授、晁恩祥教授,及全国名中医张洪春教授的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展开深入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中日友好医院暨深圳市中医院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团队成员杨道文教授聚焦气虚风动理论,展开对于慢性咳喘类疾病的治疗体会。郭简宁教授对张洪春教授利用疏风化湿方治疗感冒后咳嗽作经验分享。陈志斌、韩云、陈生教授分别对晁恩祥国医大师治疗老年虚喘、通下法治疗急重症及晁老治疗肺系疾病的实践体会进行总结。
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助力呼吸科实现跨越式发展
深圳市中医院副院长陈生教授在专访中,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一项创新探索——基于“三名工程”建立深圳市慢性咳喘性疾病中医药管理及数据平台。该平台的初衷直击民生痛点:解决名医号源难求、患者疾病管理知识不足导致病情延误等问题。平台旨在通过早期筛查和治疗,解决慢性病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并提供了用药指导、医生联系、科学锻炼和饮食建议等功能,同时配备了可穿戴设备监测健康指标。
此外,创新也体现在学科建设上。张洪春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深圳市“三名工程”,深圳中医院引进了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提升了呼吸诊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传帮带方式,提高了临床医生的业务水平;在科研方面,中日友好医院与深圳市中医院合作,开展了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提升了科研能力;在肺癌治疗中,中医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效减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持续引进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团队,深圳市中医院呼吸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做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陈生教授表示,合作不单带来了临床视野的开拓,同时也带来了科研能力的跃升,人才培养持续强化,如今年深圳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等项目并承担多项国家重点专项研究。最前沿的科研思路与临床资源相结合,“医教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为本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深圳市中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陈生教授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吴德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