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社区以亲子手作共生周擦亮光明街道“邻里全融合”品牌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邓红丽 通讯员 李玉婷
09-01 20:4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打破中外居民文化壁垒,推动“国际邻”变为“暖心亲”,光明街道着力打造“邻里全融合”社区治理品牌,以“星光邻距离”国际邻里节为重要载体,深度践行“文化共生、亲子共学、社区共建”理念。

作为品牌的生动实践,东周社区聚焦“社区能人”引领、“文化协作”破题、“资产转化”长效三大核心,近日举办“共学・亲子手作共生周”系列活动。6场特色手作体验覆盖社区6个活动场地,90组亲子家庭在皮影DIY与蝶古巴特创作中触摸文化根脉、碰撞思维火花,将“指尖创意”转化为“邻里情谊”,生动演绎了“手作牵线、文化搭桥、全民共情”的社区治理新路径。

文化赋能聚邻里,携手共绘“融合圈”

在“影绘童趣·指尖传韵”活动现场,皮影文化研究者讲解了皮影戏的历史渊源与吉祥寓意,并引导亲子协作DIY皮影角色,让亲子家庭共同体验皮影制作与演绎的乐趣,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式传统美学的独特魅力。有家长表示:“孩子不仅学会了皮影的基本操作,更理解了背后的文化符号,这种沉浸式学习比课堂讲解更生动。”

在“蝶古巴特·包藏万象”活动现场,亲子家庭在社区能人的引导下,将复古花纹纸、蕾丝等材料拼贴装饰于手提包上,融合蝶古巴特艺术与个人创意。过程中,能人主理人不仅分享该艺术形式背后的欧洲生活美学,更引导家庭在协作中交流文化差异与共鸣,实现“指尖上的文化碰撞”。活动结束后,许多家庭拎着自己设计的手提包漫步社区,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亲子参加蝶古巴特手提包制作活动现场

能人巧手聚邻里,文化共生“同心圆”

本次共生周活动全面贯彻“居民主体化运作”理念,由社区能人作为主理人全程主导工作坊策划与实施,充分发挥文化传播与社区治理的双重作用,真正实现居民从“旁观者”到“主导者”的角色转变。

活动注重“文化融合而非展示”,通过皮影与蝶古巴特等跨文化协作创作,让亲子家庭在共同体验中增进理解,打破文化隔阂,增强社区凝聚力。更重要的是,活动成果持续转化为社区资产,皮影作品纳入社区文化资源库,用于日后展演;手作成品用于装饰公共空间;形成的“社区能人清单”更成为可复用的社区治理资源,实现了从活动效益到长效价值的升华。

亲子参加皮影制作活动现场

深化品牌显成效,绘就“中外邻里一家亲”新图景

作为“星光邻距离”国际邻里节“初识-共学-共建”体系的核心环节,本次共生周活动通过能人引领、文化协作与资产转化,有效推动“陌邻”变“近邻”、“近邻”变“亲人”。光明街道以“邻里全融合”品牌为抓手,开展多类邻里文化活动,系统培育社区能人团,持续扩充文化资源库,逐步形成“资源共享、文化共融、邻里共生”的治理新格局,持续绘就“中外邻里一家亲”的社区新图景。

亲子参加皮影制作活动现场

下一步,光明街道将持续深化“邻里全融合”品牌建设,一方面总结“亲子手作共生周”活动经验,在街道全域推广“居民主体化运作”;另一方面,依托“邻里文化导师团”和《社区文化资产清单》,策划“邻里文化市集”“中外家庭奥园日”等系列活动,让文化融合从“手作”延伸到“生活”,真正实现“邻里全融合、社区共美好”的愿景,让“星光邻距离”成为光明街道基层治理创新的闪亮名片。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邓红丽 通讯员 李玉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