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技术大学与汕尾陆河从舞台到车间的校地协同“双向奔赴”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叶思敏
05-06 19:4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彰显高校以艺术赋能县域发展的责任担当。

五月南粤大地,涌动奋进热潮。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汕尾市陆河县青年公园成为“欢乐海洋”,由深圳技术大学联合当地宣传、文旅部门打造的“百千万工程”主题音乐节在此举办。万余观众现场共赏,网络直播同步传递,让湾区艺术活力与老区红色基因同频共振。作为广东省“双百行动”校地协作的重要实践,该活动以“文化润心”为主旨,彰显高校以艺术赋能县域发展的责任担当。

暮色初合,青年公园舞台灯光璀璨。随着《盛世鼓舞》铿锵鼓点响起,演出开始,从原创宣传曲《幸福的印记》到经典民歌联唱,从爵士舞《吉康之恋》的传统与现代碰撞,到电小提琴版《彩云追月》的跨界演绎,四大主题篇章层层递进,将劳动之美、时代之变、乡土之情熔铸于艺术表达中。

最动人的场景出现在歌曲《少年》与《向往》环节,万人合唱歌声交织,老区群众与湾区学子的情感在旋律中共鸣。“这是一场‘专业团队+群众参与’的创新实践。”深圳技术大学音乐学院参演老师认为,音乐节不仅是文化惠民的舞台,更是校地协同的“试验田”,参与演出的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提升舞台表演能力,更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实现从“技能学习者”到“价值创造者”的转变。

深圳技术大学音乐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在文化人才培养、资源导入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汕尾陆河“文化润心”工程注入更多活力。据了解,活动期间,汕尾陆河同步举办美食展演及相关文旅活动,带动当地餐饮、住宿消费显著增长,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良性互动。

在这场音乐节中,深圳技术大学音乐学院师生是最耀眼的“主角”。这支成立仅2年的年轻学院,以独特的育人模式,书写着艺术赋能乡村的新篇章。作为校美育教育的“先锋队”,该学院前身是2021年成立的艺术中心,短短两年间便申报成功音乐表演专业,构建起“艺术教育+工程教育+创业教育”的通专结合培养体系,形成“一对一教学”“音乐戏剧工作坊”“高水平艺术团实践”等特色品牌。

“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在琴房练声,更要在田间地头歌唱。”深圳技术大学音乐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参演的学生中,有部分来自汕尾地区,24级音表专业学生李艺洋便是其中之一。“回到家乡演出,看到乡亲们跟着节奏打拍子,突然明白音乐的价值不在于华丽的舞台,而在于能否触动人心。”该学院将7个学期的《高水平艺术团创新实践》纳入专业实践课程,专业课实践总学分(包括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占50%以上,让艺术实践成为“行走的课堂”。

在专业建设上,深圳技术大学音乐学院展现出“深圳速度”与“技术特色”:45个学分的通识课、88个学分的专业课、50个学分的实践课,构建起“厚基础、重实践、强创新”的课程体系;教授负责制下的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化扫描与全面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私人订制”的艺术成长路径。此次音乐节中,学生们在《音乐戏剧工作坊》中打磨的原创作品《吉康之恋》,便巧妙融合民间故事与现代舞蹈,成为创新结合典范。

记者获悉,作为广东省“双百行动”的重要参与单位,深圳技术大学与汕尾陆河的协作已形成“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位一体的帮扶体系,该校各学科团队正以科技、教育、艺术等多元赋能,为陆河县域发展注入“深技大力量”。

在产业振兴一线,深技大发挥工科优势,建成县域创新基地,促成5项专利转化应用,还正在为企业解决废弃树脂粉高值化利用等技术难题。其创新的“共享工厂”模式,帮助当地企业降低约40%成本、产能提升50%,正推动退役电池精准拆解和高值化利用等项目落地。在城乡规划领域,该校团队完成3项县城总体规划、6项乡村规划,助力打造北中村红色教育基地、陆河十大公园,以“设计+”重塑城乡风貌。

教育协同更是深圳技术大学的“拿手好戏”。该校投入上百万元开展“科技进校园”等活动,惠及师生1800余人次,建立双向师资培养机制,组织9批次教师互访培训,携手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力陆河县职业技术学校建成2个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技能训练工作站,输送500名中职生进入龙头企业实习,实现职业教育“校-企-地”深度融合。

“以前觉得遥不可及,现在深圳的老师常来指导,我们的学生也能去深圳实习,职业规划更清晰了。”陆河县职业技术学校彭永碧校长感慨道。从产业帮扶的“技术输血”到文化振兴的“精神铸魂”,深圳技术大学的“双百行动”正展现出系统思维与长远眼光。

数据显示,自结对帮扶以来,该校累计开展调研145场,组建39支专业团队,实施驻点技术服务19场,推动社会捐赠超1140万元,助力陆河2025年首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登顶汕尾全市,走出一条“高校智力支撑+地方资源转化+群众广泛参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该校“双百行动”驻县服务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数字文旅开发、传统工艺振兴、文化人才培养等领域持续发力,输出更多“深技大方案”。正如“五一”音乐节压轴曲《向往》所唱:“脚步从容在路上,追随着你。”在南粤大地的城乡之间,这样的校地协同“双向奔赴”,正在续写更多关于奋斗与梦想的故事。

(陆河宣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叶思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