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原油提升至超1500吨,中国海油“海基二号”第10口井顺利投产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唐弘程 左李军
03-21 20:0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3月21日,中国海油“海基二号”深水导管架平台第10口开发井成功投产,日产原油提升至超1500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持续贡献澎湃动能。

位于中国海油流花油田群的“海基二号”。

“海基二号”所处的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位于深圳东南240公里,由流花11-1和流花4-1两个油田组成,平均水深约305米,是我国首次依托深水导管架平台,开发水深超过 300 米的深水油田。

据了解,国际上一般将水深超过 300 米海域的油气资源定义为深海油气,相较于陆地油气和浅海油气,其开采难度大大增加。为此中国海油,以数智赋能油田生产建设,将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钻井工程,列为“优智钻完井”示范项目。

据中国海油流花油田二次开发项目钻完井经理马溢介绍,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围绕智能钻机、智能井筒、智能设计、智能钻井、智能井控及智能决策等“优智”方向开展全面探索,将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传统钻完井工艺深度融合,已取得提速20%、提效5%、提产2.45万吨,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保),及工程安全零事故的阶段“四优”成效。

同时,为缩短油井见产周期并提高单井产能,中国海油项目团队坚持油藏、钻井及生产协同作业,大力实施“优智”举措,引入自研旋转导向系统、动态随钻测量工具、智慧钻井工具及控水模拟软件等16项设备、工具及软件,辅助现场进行决策,促进钻完井提速提效。

此外,流花油田正积极推动智能油田建设,通过硬件安装和软件联调,实现机电仪设备监测等8个场景运用,有效保障“深水导管架+圆筒型FPSO”无人坚守的“台风生产模式”一次性投用成功。

中国海油技术人员在海上钻采平台作业。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流花油田生产经理余红坤介绍,流花油田聚焦增储上产,以数智化技术赋能生产经营管理,经过智能升级的“台风模式”在2024年先后历经6次台风考验,挽回产量损失超1万吨,数字化赋能效果已初步显现。

近年来,中国海油加快推进海上油气田数字化转型和数据治理工作,围绕油气增储上产主业打造“台风生产模式”、数字孪生技术、智能制造等典型数智化场景,助力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跨越。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杨渝嘉 二审 桂桐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唐弘程 左李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