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社党建融合、推动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落地,近日,南园街道沙埔头社区联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依托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即刻行动・在一起”专项突击队,在社区彩虹路开展行星创意彩绘活动。哈工大学生与社区青少年以道路为“画布”,共同绘制宇宙图景,打造出一条200米长的“宇宙长廊”,为社区航天科普基地建设注入新活力。
彩虹路变身“移动天文馆”
活动当日,沙埔头社区彩虹路化身“移动天文馆”。哈工大学生与社区青少年组成6支小队,围绕“太阳系八大行星”主题从设计、调色到绘制全程协作。在“天王星”彩绘区,蓝色波纹模拟大气层与橙色底色碰撞,中英双语标注醒目,大学生边指导绘画边科普“躺着自转”“42年极昼”等知识,让艺术创作成为 “行走的科学课堂”。社区青少年们热情高涨,有的蹲下身子仔细调色,有的俯身专注勾勒线条,将对宇宙的好奇化作火星赤红、土星环金黄等斑斓色彩,200 米彩虹路串联成“宇宙长廊”,成为社区科普新地标。
校社协同构建航天科普生态
沙埔头社区长期聚焦青少年成长需求,以“党建 + 科普” 为核心理念深耕航天教育领域。自与哈工大(深圳)建筑学院开启党建共建以来,已构建“模型捐赠-科普讲座-实践研学”完整生态:从天宫、神舟系列模型入驻 “童梦航天馆”,到博士生指导小学生制作火星车;从高校教授解读 “深空通讯” 前沿知识,到社区“航天社”小社员创意探索……此次行星彩绘,正是社区依托 “百千万工程” 平台,深化校社协同、激活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哈工大(深圳)建筑学院专项突击队让大学生走出实验室,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赋能党建共建。学生代表感慨地说:“我们希望运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把‘高冷’航天知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艺术创作,让青少年‘看得见、画得出、记得住’宇宙奥秘。”
社区党委书记曾伟佳表示,从童梦航天馆静态陈列,到彩虹路动态创作;从高校专家深度讲座,到大学生与青少年“朋辈互动”,社区正构建“校园-社区-高校”贯通的科普生态,通过“可参与、可创作、可传播”的活动让航天梦想“落地生根”。哈工大(深圳)建筑学院同步发力,以科研资源“下沉”基层,既点亮青少年“航天火种”,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 “航天强国” 使命,实现校社双向赋能。
从航天模型展示到行星彩绘创作,从专家知识传递到青少年亲身实践,沙埔头社区以党建为笔,绘就“校社协同、科普育人” 画卷.在“百千万工程”赋能下,城中村的 “宇宙种子” 正扎根共建土壤,向着浩瀚星空奋力拔节,为基层科普教育与校社融合发展探索更多可能。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