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岁月·福田——闻斌: 到深圳节日大道,感受“节日文化”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铭/文 丁庆林/图片 孙相熙 李瀚 骆佩玲/视频
07-29 15:04
收录于专题:口述岁月•福田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人物介绍:闻斌,亚洲数据集团产业育成中心主任。闻斌带领团队策划、组织、实施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活动,通过政府、企业联合机制创新,将一条普通的市政道路打造成国内首个以“节日文化”为核心的公共文化街区——深圳节日大道。深圳节日大道荣获2022年度深圳夜间经济“十大地标”、2023中国旅游创业创新示范案例等荣誉,成为大湾区十优文旅消费目的地。

口述时间:2025年5月9日

口述地点:深圳软件产业基地

看着2019年在深圳节日大道还远未成型时拍的那张照片,我感触很深。回望这些年,福华路从一条普通的市政道路,渐渐变成了今天一个“吃喝玩乐游娱购”多种业态的湾区时尚文旅消费核心区,既承载着深圳城市经济与公共文化实力、散发着深圳包容、多元化的城市气息,也成为市民共同记忆的独特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节日”这两个字,在我们手里被赋予了更宽更广的意义。它不再仅仅是日历上的传统日子,而是延伸到了文化、艺术、商业、旅游以及城市公共治理等诸多方面,融进了大家的日常生活,变成了连接每个人与这座城市的情感纽带和深刻记忆。

放眼全球,凡国际化大都市,必有辨识度极高的公共文化街区,比如纽约第五大道、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法兰克福歌德大街、东京银座、北京王府井、上海外滩等。这些街区或因多元的现代元素融合丰厚的历史底蕴,或因顶级的商业枢纽相间密集的文化地标,或因科学超前的规划布局特色各具的建筑,成为城市活力的策源地、居民休闲的打卡地、游客购物的目的地。深圳节日大道的打造,就是福田区作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中心城区,对“有温度的公共生活”那份实实在在的追求。就像那张照片,无声地表达出我们的愿景:让“近者悦”“远者来”。

深圳节日大道的火爆出圈,是福田区相关部门、单位以及周边商家、居民、游客等多方共同参与、齐心协力的结果。在打造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搭建起了一套让各方都能参与进来、协同合作的机制。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也凝聚着大家共同的智慧和创意。

一、城市公共治理迭代升级催生节日大道

深圳节日大道的诞生,是福田区在城市公共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对城市空间价值与文化功能深度挖掘的必然结果。2019年,作为首善之区,福田区的城市公共治理在传统的重心下移(至街道)的基础上,迭代升级至全域治理阶段,创新推出社区协同治理模式,通过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推动社区治理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

在这一年,福田区启动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工程落地到福华路的时候,福田区敏锐地意识到,这条道路不仅是城市交通的动脉,更可以成为城市文化与公共生活的载体。这条长1.6公里的普通道路并不“普通”,它横贯福田CBD中轴线,两侧分布卓悦中心等6大购物中心组成了面积约200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周边环绕着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深圳会展中心、平安金融中心等城市地标建筑以及柏悦、四季、丽思卡尔顿等星级酒店……如此丰富多彩的城市特色空间,能不能结合福田区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一个既体现国际范儿、又体现幸福感的特色街区?

经过一番思想碰撞,节日大道这个名字被提了出来,大家都说很响亮。进一步深化、细化,大家更是觉得“节日”二字,远非传统日历上的假期那么简单。它承载着极高的社会公共价值,是城市文化的精炼缩影——音乐、运动、咖啡香气、街头偶遇,一切能凝聚共同记忆的美好时刻,都是它的内核。节日大道的提出,不仅源于对城市空间的重新定义,更是对城市公共治理逻辑的深刻洞察。在传统城市治理中,公共空间往往被赋予单一的功能属性,如交通、绿化或商业。然而,随着城市居民对文化体验、社交互动和生活品质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市公共空间的多元价值逐渐显现,节日大道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在打造节日大道时,我和团队遇到不少挑战。面对不同的商户、往来的市民、福田区的各个部门时, 我们发现每一个人心中的“节日大道”都是不同的。在城市公共治理的过程中,如何找到政府部门、沿线商家和周边市民的共识,让他们相信其价值并愿意投入、到访呢?我们化身说客,开启了密集走访。

最终,在2019年底的一个晚上,经过无数轮沟通协调,我们在一段不到两百米的马路“启航”“试水”。临时舞台、简易灯光、街头艺人……没有宏大预算,一切就简。当晚,福田区各职能部门的同事、沿线商圈的业主代表以及被吸引而来的周边市民,共同踏上这条点缀着临时“节日元素”的道路,驻足观看表演,感受装饰后的道路变化。这一次尝试是打造节日大道的关键时刻,我们成功了——深圳节日大道破茧成蝶,准备振翅高飞了。

二、突破二维想象,深圳节日大道打造三维空间特色

这次简陋却成功的“试水”,让节日大道顺利地呈现出我们心目中的样子,同时也正式打开了多方协同的大门。信任一旦建立,后续的推进虽仍有挑战,但已步入正轨。

大型活动的准备周期都非常长。我们明白,真正的节日大道绝不能依赖零星大型活动支撑。除了日历上的节日,更要打造属于市民自己的节日,让节日感常态化,使节日大道永不驻歇。

在探索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对许多人来说,每个周末都可以被视为小型节日,因此需要结合日常时间点与大型节庆节点,进行差异化运营。这离不开政府、运营方和商圈三方的共同努力,建立和谐共赢的关系,共同完善街区的运营和打造。

多方协作的核心在于建立清晰的共建机制。我们成立了商圈协同会,通过每周一次的商圈碰头小会和每月一次的大型月度议事会,持续沟通、动员商圈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在这一次次的会议和实践中,我和团队摸索出清晰的运营层次,将“节日”场景化。城市级大型活动,如“四海一家”大巡游、“深潮文化节”等,需城管、公安、文广旅体等部门及街道办等多方协同。我记得“四海一家”大巡游结束后,前来参与的很多朋友都跟我感慨“深圳速度”。那时活动刚结束,原本人潮汹涌的街区在仅仅二十分钟后就恢复了平静。职能部门和街道办的工作人员高效恢复现场秩序,无人清扫车将垃圾清扫完毕。如果不是在一个高效率运转、高水平治理的架构下,面对如此庞大的人流,现场不可能如此迅速恢复秩序。

也是在这样的协同合作中,深圳节日大道突破了“市政路”的二维想象,形成了“空中、地面、地下”三维空间的特色。在“空中”,沿线楼体晚上有灯光秀,有大中华直升机停机坪、平安中心楼顶观光层。在“地面”,我们对标最高品质设计了路灯、路牌,还有公共艺术装置、舒适的休息座椅。在“地下”,无缝连接着“深圳之眼”地铁枢纽总站,还有四通八达的连城新天地商业长廊及方便的公共交通。更重要的是位置,深圳节日大道紧挨着福田高铁站和购物公园的公交总站,这样就形成了“地铁+公交+高铁+低空”的超级交通网。

三、“四海一家大巡游”,让城市鲜活起来

深圳节日大道的打造过程中,我时常感受到那些鲜活又充满温暖的瞬间。在筹备2024首届深潮文化节时,我清楚地记得,福田区文广旅体局和城管局与我们运营方,以及几个核心商圈的伙伴前后两次组队前往潮州。到了潮州,我们做的远不止是单向推介,而是真心实意地希望促成深圳福田区和潮州湘桥区之间一次深度的文化商业交流,是双向奔赴。

“深潮文化节”举办得非常圆满,一个特别珍贵的收获就是我们成功邀请到了潮州市多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与。活动当天,我看到好几位非遗大师特意远道从潮州赶来,在深圳节日大道上展示他们精湛的技艺和文化魅力,那份感动至今难忘。

这样令人特别感动的瞬间还包括“四海一家大巡游”。来自东北的俄罗斯族农民“彼得大叔”董德升最初因为春耕在即、家里耕地需要照料而婉拒了邀请。后来我们得知,为了支持他来深圳参加排练和巡游,他所在的县政府特意协调了同村另一位农民帮他耕种。“四海一家大巡游”吸引超过15万人参与,央视等近百家权威媒体报道,相关话题全网点击量达1300多万。活动期间,沿线商家人流量同比增长29.66%,销售额增长32.63%。

2023年,深圳节日大道获评“福田区十大夜间经济地标”及“大湾区旅游业十优推介”之一,这让我百感交集。城市公共空间中,“公共”二字是重中之重,它绝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广场、街道或公园等,而是通过城市化的运营和精心的设计,让路过的人愿意为它停留、享受其中,每一个鲜活的“人”才是深圳节日大道的灵魂。打造节日大道也好,举办巡游活动也好,我和团队都认为这是一件需要有使命感的工作。这项工作工作量巨大、挑战层出不穷,几乎每天都需要不断创新、突破不可能。我深知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但非常感谢这些荣誉,这也是对我们打造“城市旅游”而非单纯“旅游城市”理念的认可。让本地人的生活日常成为吸引远方游客的风景,让每一天都值得庆祝——这是深圳节日大道的美好愿景。

四、深圳节日大道:国际化中心城区的目的地街区

走在深圳节日大道上,我常常思考它承载的角色。无论是拉动消费、构建文化认同,还是提升城市公共治理水平,为市民营造一个舒适的社交空间,这条大道都像一条串起珍珠的项链,把城市的美好体验连接起来。而落到微观实处,我们最希望的,是市民、游客朋友们能在这里真正慢下来、停下来。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围绕着“近者悦,远者来”这六个字展开。我认为,首先要让居住在这片区域的居民自然而然地把节日大道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在这里喝杯咖啡、朋友聚餐、公司团建、悠闲散步、或是去酒吧放松,这些日常的点点滴滴,就是深圳节日大道存在的意义。

展望深圳节日大道的未来,除了它本身蕴含的“节日快乐”氛围,我更希望它成为福田CBD强大的“吸引力”符号,成为国际化中心城区的目的地街区。当人们听说到深圳节日大道时,能产生一种向往,吸引国内外的游客专程前来体验。

常有人问,打造这样的公共文化街区,对其他城市有什么借鉴。我的体会是,要把城市日常的、真实的生活方式有效地整合提升,形成“城市旅游”,而不是打造一个脱离生活的“旅游城市”。运营好一个公共空间、一个街区,绝非单一力量能完成。它需要政府不同部门间的紧密协作,需要运营团队怀揣使命感去投入,更需要我们主动走进周边的业主、市民中间,像交朋友一样去倾听、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面向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让深圳节日大道更具示范效应,更具国际化的气质。我希望能充分利用深圳、福田独有的城市及城区资源,创造独一无二的体验。今年,我们就在筹划一些非常独特的大型活动。同时,也努力扩大“朋友圈”,吸引更多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伙伴来到深圳节日大道,与我们互动交流,实现双向奔赴。这不仅能给深圳注入多元的文化和新鲜体验,更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吸引更多国际目光,让深圳节日大道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化、体验感十足的世界级都市文旅街区。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王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铭/文 丁庆林/图片 孙相熙 李瀚 骆佩玲/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