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深圳,再次成为文化创新的聚光点。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盛大启幕,福田区以“向新聚力,建强中央文化区”为主题,携1个主会场、8大分会场集中亮相,围绕“文化+科技、文化+消费、文化+产业”等方向,推出30余场配套活动。据统计,展会期间,福田主会场接待观众近14万人次,签约项目达60余项,合同成交额129.27亿元,充分彰显出“中央文化区”强劲的集聚效应与产业活力。
走进文博会福田主展区,科技元素与文化创意深度交融,前沿感扑面而来。
新内容汇聚文化凝聚力
内容为本,文化生根。在今年文博会现场,福田展区围绕新文创、新消费、新IP等重点方向,集中展现内容驱动下文化产业的活力与想象力。
步入展区,浓浓“福田味”扑面而来。城区文明吉祥物“福气家族”憨态可掬、神态各异,通过AR互动技术“走”进观众镜头,成为孩子们的“新朋友”。与之呼应的,是本届文博会首次亮相的“福气超市”。雪糕冷柜前排起长队,“桃你欢心”“芒到裂开”等限定口味勾起好奇。这些由福田文旅城服公司打造的主题雪糕,用味觉包装城市语言,“一口一个城市梗”,不少观众边吃边拍,再自然不过地发朋友圈,也成了一种可以带走的文化体验。
文化表达,也可以很日常。在中芬设计园展位,一杯“文博限定咖啡”配上一盏原创灯具,营造出颇具人气的“慢空间”。新锐品牌Red Coffee以“四季情绪”为主题,推出四款风味咖啡,融合视觉与嗅觉美学,吸引不少观众打卡。在“喝咖啡、拍美照、看设计”的氛围中,文创成为一种随手可及的生活方式,也折射出福田推动文化消费日常化、多元化的探索路径。
在本届文博会上,来自福田的文旅企业Klook客路旅行再次参展,带来融合文化体验与智能出行的多元产品。展位现场推出的“深度体验游”理念,将跳伞探险、地道美食、非遗课程等内容纳入定制化行程设计,在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的同时,也拓展了文化消费的边界。这家起步于福田的企业,十年来在全球旅游市场持续扩展。截至目前,Klook已覆盖2700多个境内外目的地,提供超50万种旅行服务产品,成长为亚太领先旅游体验平台。
非遗展区人流不断,景泰蓝、东阳木雕、潮绣、端砚等老工艺集中亮相,一些本地艺术家在现场演示,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驻足拍摄。“一生平安福”系列作品采用现代设计手法重新演绎传统吉祥文化,成为展会上的热门展品。“传统手艺也能在年轻人中找到共鸣。”参展艺术家说。
时尚影视展区展出《湾区儿女》、《逆风而行》、《唐朝诡事录》文创周边等数字文化产品。近年来,福田区以“文化强区”战略为引领,构建起涵盖政策扶持、空间供给、数字转型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通过打造影视产业制作、发行、播出、获奖、金融等全链条支持体系,福田区成功吸引了中汇影视、大东影业、爱虎投资、宏禧文化等数字文化内容生产商集聚,形成了数字创意产业集群。2024年,福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20.78亿元,占GDP比重达7.1%,其中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61.12亿元,同比增长显著,彰显了文化赋能的强大动力。
从“看展”到“逛超市”、从“打卡”到“深游”,福田在文博会上的每一个创意细节,都是文化与生活、产业共融的切口。以新内容为媒,中心城区正以可感可亲的方式,更新文化与城市的连接方式,也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的想象力边界。
展会期间,福田主会场接待观众近14万人次,签约项目达60余项。
新科技驱动产业创新力
走进今年的福田主展区,科技元素与文化创意深度交融,前沿感扑面而来,构建起一个充满未来气息的创新场域。
在展区中央,一台名为“ROBOHUB 萝卜哈哈”的机器人正娴熟地制作煎饼果子。近万个零部件构成的仿生机械臂,只需3分钟即可完成一道热气腾腾的小吃。其搭载的自动清洗系统已申请专利,具备在机场、商圈等场景落地的条件,也让这个智能“摊主”成为全馆最受欢迎的打卡点之一。
展区另一侧,“AI小水滴”成为不少亲子观众的随行“导游”。这款由河套企业亿家亿伴科技研发的智能装置,集语音讲解、路线导航、打卡互动于一体,轻巧的体积与亲和的语音,让它在陪伴孩子探索展馆的同时,也为成年观众提供了便利的引导服务。
沉浸感最强的体验,则来自《冰龙寻珠》虚拟现实项目。观众佩戴头显设备,仿佛被带入一个冰雪幻想世界:乘龙飞翔、潜入深海,风声在耳边回旋,冰霜扑面而来,触感与视效同步反馈。不少观众称“仿佛真的摸到了冰龙的鳞片”。据介绍,该系统由X-META团队研发,内嵌多维感知模块,具备拓展至文旅演艺、数字非遗等多个场景的应用空间,目前已在福田卓悦中心落地运营,成为深受年轻人欢迎的体验项目。
技术的融入,也在改变观众与信息之间的互动方式。在展区入口,深圳福田明星企业——加推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AI名片展示屏,通过磁吸贴片即可完成手机感应,一键获取福田文旅信息,并支持语音翻译,方便不同语言背景下的观众交流。“AI会议大师”则以语音识别、同声翻译、自动摘要等功能,服务多语种文化交流需求。“无界魔镜AI写真”站前排起长龙,只需站定几秒,便可生成风格各异的个性写真,从国风水墨到未来机械风,“一键换装”成为年轻观众乐于参与的新玩法。
在深装总创意设计园分会场,行业首个“交互式展厅+研发实验室”平台亮相,其“天宫建筑DFC平台”将建筑建模与AI渲染结合,带来更高效的城市空间设计解决方案。园区还联合多家企业发起湾区人工智能设计生态联盟,研发多模态设计大模型“灵鹿未来”,并推出全球首款安卓系统空间计算机,应用于3D测量、虚拟试衣、智能设计等多个领域,助推时尚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在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中,福田以数字之笔拓展文化边界,也在中央文化区与中央创新区的双重定位中,书写首善之区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新场景赋能城市吸引力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福田区以1个主会场、8大分会场联动呈现,串联起一张覆盖城区核心地带的“文旅融合”城市地图。从平安金融中心云际观景层到BitCity次元小镇,一系列沉浸式文化新场景焕新城市空间的文化体验逻辑,持续放大“中央文化区”的引力场,激活文化消费的多元潜力。
在A Park深圳数字艺术公园,一场围绕“V新空间”的文化实验引发广泛关注。园区汇聚网络大V与新社会阶层人士,打造文化创意交流新阵地。5月22日,“有钱花×SMILEY”潮玩新品发布活动吸引超千名Z世代参与,生动演绎“社群+IP+场景”在青年圈层中的聚合效应。
BitCity次元小镇则打造出湾区首个“次元生态商业”场景,围绕二次元文化、谷子经济、虚拟偶像等潮流内容构建沉浸式体验空间,吸引大量动漫爱好者现场打卡,成为本届文博会的现象级打点之一。
而最具象征意义的“高光时刻”,则来自平安金融中心云际观光层分会场的正式启幕。作为本届文博会“海拔最高”的分会场,这一城市天际线上的文化空间不仅成为“深圳文化会客厅”,还集中发布福田区多个战略级文旅合作项目,并为“湾区高塔非遗展厅”揭牌。该展厅由平安金融中心联合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地标共建,未来将打造具备区域影响力的文化新地标,拓展城市文化表达的新高度。
从展馆走向街区,从空间延展到生活,福田正通过“场景革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迈向更高质量。近年来,福田区聚焦“宣文旅商”融合新模式,联动多元城市场景,不断提升文化服务的精准度,构建出活力充沛的全域文旅消费生态。
“山海连城、五园贯通”。通过远足径、郊野径、公园园道的系统串联,深圳中部五大公园实现无缝连接,串联起公园群、活力商圈与幸福社区,塑造出一个自然生态与城市文化交织的生活场景体系。2024年,全区新引进品牌首店超过百家,市内首个免税店试点落地,笔架山公园无人机表演、“龙宝福狮”大巡游等活动频频出圈,带动大型商圈客流量、销售额创下近五年新高。
文旅热度的持续攀升,正是福田“都市型沉浸式全域旅游”战略显效的直接体现。2024年全年,福田接待游客360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7.94亿元,获评“2024夜间经济优选城区”。其中,深圳节日大道连续两年斩获“大湾区旅游业十优”荣誉,亦入选“深圳夜间经济十大地标”“广东文旅新业态热门场景”。
未来,福田区将以“大湾区文化交流中心”“国际时尚消费中心”为目标,持续深化“文化+”融合战略。在文博会的平台上,一个以文化为基因、以创新为驱动、以产业为支撑的中央文化区,正加速从蓝图变为现实。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