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健康守护②:福田“一社康一特色一品牌”构筑基层医疗新生态

深圳特区报记者 范慧如 曹崧
05-18 12:0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更贴民心

“百岁康”中医上门服务、安神解郁眼部疗愈、青少年脊柱守护……日前,福田区各街道、社区兴起了一阵“社康热”,不少辖区居民就近来到家门口的社康中心体验这些各具特色的医疗服务。一直以来,福田区积极探索基层医疗服务新模式,更是在前不久印发“一社康一特色一品牌”工作实施方案,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精准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医疗服务更有温度、更贴民心,也为基层医疗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福田样本”。

培育特色医疗服务项目,助力健康福田建设

2025 年 3 月,福田区卫生健康局印发《福田区“一社康一特色一品牌”工作实施方案》,一场有关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内涵的基层医疗升级工程正式启动,旨在推动社康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方案提出,努力实现每个社康机构至少一个服务品牌的目标,让社康品牌成为基层医疗的一张“新名片”,增强社康机构对居民的服务黏性,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提升居民信任度与满意度。

为实现这一目标,福田区多管齐下,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社区健康档案分析等方式,全面调研社区居民健康服务需求,为特色服务项目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各社康机构根据自身资源优势,组建专业团队,制定标准化服务流程,确保特色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此外,福田区还注重整合医疗健康集团内部优质资源,为社康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方案发布后,各社康机构纷纷响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形成82个特色服务项目,项目遍布在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领域,书写着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的福田答卷。

创新“三元联动”健康治理模式,探索“体重管理年”基层路径

今年,“体重管理年”行动持续推进,尤其是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词。如何让国家方针在基层落地生根?如何帮助辖区居民科学有效减重?在福保街道益田社康,不少居民成功通过社区社康的“社康家庭医生‘3+3+3’体重管理新模式”特色服务改善了胆固醇与血脂问题,帮助居民形成了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据了解,在福保街道办、社区工作站、餐饮企业的协同下,居民们有了家门口的数字健康食堂,构建社区体重管理环境;同时中大八院派驻专家组建“全科+专科+营养”三师共管家医团队,参与体重及心理干预,以社康为主阵地,由“社康-医院-街道”三元联动,对超重对象实施“体卫融合+数字健康食堂+心理干预”,实现“疾病+生理+心理”干预的“三维健康共管”新模式。

项目启动初期,益田社康联合街道办招募40名BMI值大于24的居民,通过“优食管家”智能平台,采集饮食、运动数据,形成“数据采集-方案调整-效果反馈”的智慧管理链。专科医生根据居民体质制定个性化健康处方,营养师设计低卡营养餐,家庭医生则负责日常监测和心理疏导。三个月的干预周期内,36名全程参与者平均减重 3.8 公斤,80%的自愿参与两次抽血体检的研究对象中,总胆固醇降低21人,低密度脂蛋白下降18人,血脂下降显著。

如今,这一模式已被推广至辖区的多个社康,为数百名居民提供特色服务。“政府主导、医社联动、全民参与”的协同机制,成功探索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全民健康管理中的创新实践路径,其经验也获得了市卫健部门肯定,成为深圳市基本公共卫生探索的“福田路径”。

中医整脊+家庭医生签约,为青少年脊柱健康保驾护航

在福田区福中社区健康服务站,“邱氏中医整脊+家庭医生签约”特色服务项目正为辖区青少年们提供着全方位、全周期的脊柱健康管理服务,成为青少年脊柱健康管理领域的创新典范,给辖区众多深受脊柱侧弯困扰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脊柱侧弯,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深圳市中小学生疑似脊柱侧弯患病率达到了5.01%,姿态异常发生率更是高达63.75%。而福中社区健康服务站,将现代科技手段与中医诊疗手法相结合,一方面使用便携式脊柱侧弯检测仪对青少年进行筛查,另一方面通过经筋推拿、正骨治疗等特色疗法,为青少年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构建起从筛查到康复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一个信息化诊疗平台”“一支全专协作医防融合的专家队伍”“一个全流程诊疗路径”“一套标准化康复治疗规范”“一套中医特色诊疗方案”“一个脊柱健康管理数据库”——项目通过实施“六个一”特色服务模式,大大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此外,项目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健康教育与锻炼指导,使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更加科学合理,深受辖区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精细化慢病管理,树立社区健康服务标杆

面对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升高的挑战,龙尾社康中心携手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及梅林街道,构建了“一街道一特色”的“慢病精细化管理”健康服务管理模式,颠覆传统模式,将管理重心从单纯控糖控压转向心脑肾并发症的早期干预。

记者了解到,该模式深度融合了疾病诊治与随访管理及健康教育服务,通过“病房-社区-街道”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为辖区慢病患者提供个性化、舒适化的全方位健康管理。龙尾社康中心依托深圳市人民医院专业专科团队,设立了每周一、三、五的慢病门诊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创造“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精细化服务接诊新模式。

在精细化服务下,社康中心不仅关注患者的血糖、血压控制,更全面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中间指标,重新聚焦慢病患者心血管潜在风险点,重视并发症的早期筛查和干预,实现了关口前移,有效减少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成为辖区居民健康的基层“守门人”。

随着“一社康一特色一品牌”工作方案的深入实施,一批批独具匠心、契合居民需求的特色服务项目不断在福田社康涌现。各社康也立足自身实际,以特色服务为突破口,聚焦不同年龄段、职业特点居民的差异化健康需求,充分整合辖区内医疗资源,精耕细作,打造出一系列特色鲜明、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的服务项目,使医疗服务真正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居民健康生活的坚实后盾,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健康福田”的深刻内涵。

(受访方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范慧如 曹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