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福田区妇幼保健院新大楼的正式启用,这家承担辖区妇女儿童健康管理的核心机构,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医院以此为契机,系统布局六大医学中心,积极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全面升级“一站式”全生命周期诊疗服务体系。
在这一进程中,妇科作为医院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展现出强劲的专业力量与发展潜力。科室设备精良、技术先进,擅长各类妇科疾病诊治,尤其在微创技术、肿瘤早筛和生殖内分泌调控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为女性健康提供全方位守护。主任医师杨熠,便是这支队伍的“领头人”。从医二十余年,她始终坚守“如履薄冰地对待每一位患者”的理念,以深厚的专业功底和温暖的人文关怀,赢得了无数患者的信赖与尊敬。作为“妇幼之光·名医名科”系列报道的首位受访者,杨熠用她的临床故事和思考,诠释了新时代妇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救死扶伤的医者与传道授业的老师
“请等一下,我先去做个手术。”在同杨熠主任医师相约采访时,得知她先要完成一台宫腔镜手术,言谈话语之间,就如同“家常便饭”一样。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每周的5个工作日被分成2个门诊日和3个手术日,周末还可能有一些额外门诊。在二十多年的执业经历中,这已然成为杨熠的日常。
杨熠至今还记得,她在妇科专业领域的某位启蒙老师经常对学生们讲一句话:“患者的安全永远比医生的面子重要”。她越做医生越能感受到这句话的含金量。“你要如履薄冰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不能迷信一张片子,要亲自询问患者发病的整个过程。在手术台上,每个动作都要力求精准、高效,将损伤减到最小”,杨熠说。
在她看来,自己在手术过程中实际上扮演了两种角色:一种是救死扶伤的医者,为患者的生命护航;另一种是传道授业的老师,为学生做正确的示范。多年来,她在行医过程中始终遵循这一理念,更是将其运用到了科室管理与人才培养中。
在妇科领域耕耘了27年的“新生”
自1998年入职深圳市人民医院至今,杨熠已经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耕耘了27个年头。奋斗者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她至今感激自己在市级医院积累的临床经验,以及人民医院对她能力的全面培养。从住院医生到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一系列成绩的取得都与之前的锻炼密不可分。
时逢福田区妇幼保健院“招兵买马”、提质扩容,即将迈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正在紧锣密鼓地引进学科带头人及紧缺专科人才。巧的是,杨熠也在寻求新的职业发展突破,想在一个新平台上发挥自己带团队的能力。双方的需求高度契合。于是,她在2024年9月1日正式调入福田妇幼。用她的话讲,自己作为“新生”,“新学期”开始还不到一年。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要素和生命线。据杨熠介绍,福田妇幼妇科的核心优势在于将临床工作与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紧密结合。“因为我们有面向基层的保健网络,又有政策支持,可以在健康管理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而当阶段性治疗结束后,还可以将患者纳入保健闭环中,再进行长期管理。”
杨熠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日本、美国、德国等地交流学习。她认为这些国家的医疗保健水平之高并不体现在高难手术的操作上,而是表现为较高的国民健康素养。比如日本很早就实现了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全民覆盖。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往往从宫颈癌发病的早期进行干预。如果在癌前病变阶段进行治疗,也就阻断了疾病的发展。而一旦发展为肿瘤,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将付出很高的成本。
“大医治未病”,在杨熠看来,区级妇幼保健院的工作意义正在于从最基础的保健环节入手,比如女性“两癌筛查”、女性青春期和更年期保健等,在所有的治疗关口提前把三级预防做好,尽可能将疾病的持久性与破坏性降至最低,也就等于减轻了患者家庭与全社会的负担。
一次“从0到1”的技术突破
作为福田妇幼重点学科之一,妇科持续探索如何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实现医疗技术的创新与进步。自入职福田妇幼以来,杨熠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技术突破。
去年11月,一名怀孕14周的患者前来就诊,其卵巢内长有十几公分大的肿瘤。随着孕期子宫增大,肿瘤随时有可能破裂,已影响到妊娠安全。该病例的技术难点在于,患者肿瘤巨大,如施以传统腹手术,就要在腹壁切开至少10-15厘米的切口,术后伤口愈合慢,且影响美观,甚至影响患者继续妊娠的安全;如实施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则存在肿瘤完整取出的困难,导致肿瘤内容物在腹腔内播散。
杨熠团队在仔细评估患者病情后,决定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卵巢剔除术。这种手术既能避免巨大腹壁切口的缺点,满足患者对于“微创”的需求,又能降低传统腹腔镜方法带来的肿瘤播散复发风险。手术过程顺利,医疗团队成功剔除了巨大的卵巢囊肿。患者在术后几乎没有疼痛感。脐部的切口愈合好,几乎达到了“无痕”效果,目前已接近预产期。有了这一次“从0到1”的突破,此后杨熠团队又陆续做了十几台单孔腹腔镜手术。
展望妇科搬入新院区后的发展,杨熠难掩兴奋与期待。她表示,自己和团队将持续深耕特色亚专科建设,如妇科方面的肿瘤亚专科、微创亚专业、内分泌亚专业、小儿妇科等,做出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深化服务内涵,打造贯穿女性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链条;继续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引育并举加快科室人才队伍建设。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闻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