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时,6140人!香蜜湖街道党员突击队迎战17级台风

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依妍 通讯员 邬瑜 黄永慧
09-24 12:2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9月23日,超强台风“桦加沙”逼近,深圳全市逐步实施“五停”。福田区香蜜湖街道肩负全区最重的转移任务——在建工地24处、需转移人员达6140人,数量居全区首位。其中,作为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的深圳国际交流中心,是全区转移量最大的工地,需转移人员超3800人,超过全区转移总量三分之一。面对这场硬仗,香蜜湖街道国交转运专班党员突击队闻令而动,在台风来临前筑起“红色防线”。

一、深夜谋全局:党员先锋分片包干稳转移

9月22日深夜,香蜜湖街道国交中心项目部内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部署讨论声交织成迎战台风的“序曲”。国交转移专班成员彻夜未眠,直至凌晨仍在细化转移方案。作为全区转移任务最重的街道,香蜜湖街道党工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将转移量最大的国交中心工地分片区转移到11个避难场所,由街道11名党员干部分别领衔组建转移小组,形成“一组一责、全域覆盖”的防御体系。各小组组长连夜对接工头,反复敲定11条转移路线,逐字细化11个转移方案;最后一批转移组更是提前明确“断水断电、清场验收”职责。

二、清晨抢时效:11支突击队竞速转移路

9月23日清晨7时30分,距离原定集合时间提前半小时,11支党员突击队已全部在各自责任区到位,转移准备工作就绪。虽暂未降雨,但台风逼近的紧张氛围愈发浓厚,党员干部们丝毫不敢松懈,手持人员名单逐间工棚敲门清点人数,额前的汗珠随着急促的脚步滑落,却始终保持高效节奏。“集结一批、转移一批!”在香蜜社区党委书记姚立科同志的带领下,国交工地的转移队伍率先开启流水作业模式,党员干部们既当引导员,又当搬运工,帮拎行李、帮忙登车,转移车辆在街道上有序穿梭,争分夺秒赶在台风来临前完成转移。

与此同时,全街道接收安置工作同步推进,人员被安置到各个避难场所。人员安置任务完成后,党员干部们又匆匆投入“拉网式”排查,加固松动的铁皮棚、切断危险区域配电箱电源、逐处排查是否有滞留人员。截至11时50分,随着国交工地最后一名工人安全抵达避险点,11处重点区域全部清场封门。此时,香蜜湖街道包括国交工地在内的24处在建工地6140名工人转移任务圆满完成,用时仅3小时,为应对后续台风侵袭预留了充足时间。

三、风雨显担当:红色脊梁筑牢安全墙

从深夜谋划到清晨行动,党员干部们始终冲在一线:提前对接避难场所,确保安置点“床等人、水等人”;逐户动员群众,用耐心讲解打消工人顾虑,实现高效转移;同步跟进后勤保障,为避难群众准备食物、药品,让转移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完成转移后,党员干部们未作片刻休整,又迅速下沉社区,排查积水点、清理风险树木、检查老旧房屋隐患。在这场台风防御战中,香蜜湖街道党员干部以“计划有序、动员到位、保障有力”的过硬作风,扛起了全区最重的转移担子,守护了6140名群众的生命安全。他们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红色脊梁”,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为福田区台风防御工作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依妍 通讯员 邬瑜 黄永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