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栋近百米精装高楼,拆分成6028个混凝土模块,原本三年多的建设工期缩短至最快一年建成!刷新“中国基建”速度。
全国第一个混凝土MiC模块化高层建筑,全国第一高层保障房建设速度最快项目,全国第一个BIM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交付MiC项目,擦亮“中国建造”名片。
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共建+”特色党建工作,以党建新成效赋能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国企、央企红色引擎推动,青年博士团队挑大梁,联合多所知名高校开展课题研究和科研攻关,制定建筑行业新标准,打造“中国智造”里程碑。
安居速度彰显深圳精神,智能建造展现科技力量,模块化建筑书写奇迹!2022年,由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旗下龙华人才安居公司投资建设、中海建筑有限公司作为EPC总承包单位、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混凝土MiC技术建造的龙华樟坑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这背后,是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以创建国家级优质工程为目标,以党组织共建为基础和纽带,凝聚参建各方力量,统筹各方资源,聚焦绿色建造、科技赋能、示范引领,全生命周期推进项目攻坚克难,努力打造新型建筑工业化绿色与智能建造全国示范项目。
如今在樟坑径,一栋栋智慧、绿色的安居建筑正拔地而起,以打造全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示范工程、形象工程和“深圳建造”的品牌工程为目标,努力擘画出一幅让群众满意的安居画卷。
组织建设“共建+共创”,党建工作与项目攻坚相融共促
身负深圳市重大安居保障工程的重任,龙华樟坑径项目自立项起,就因项目投资建设单位和施工总包单位均是国企、央企,而深感责任重大、使命艰巨。
“深入开展‘共建+共创’活动,坚决避免‘两张皮’、坚持‘两个不取代’、坚持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等原则,这是集团党委对项目特色党建的基本要求。”龙华人才安居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8年以来,在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党委的指导下,各在建安居项目积极筑牢“根”“魂”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夯实发展根基,探索实施了以项目党组织共建为基础的“共建+”特色党建工作,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以“共建+”特色党建为指引,项目积极筑牢支部堡垒,凝聚党群人心,把党的领导融入项目建设各环节,把党建引领内嵌到项目攻坚之中。
7月29日,由龙华人才安居公司党支部牵头,联合中海建筑、中建海龙、香港华艺、奥意建筑、合创建设公司等各单位党组织,正式成立樟坑径项目“共建+共创”项目联合党组织,下设第一书记1名,书记、副书记各1名,统筹推进工作落地实施。根据项目建设特点,联合党组织还设置项目建设、项目科研、工厂调度3个党小组,充分调动参建各方党员、技术骨干力量,50余名党员冲锋在前,组成了一支敢担当、勇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把好方向盘,立起指挥棒。为确保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联合党组织通过建立日常会议机制,强化项目联合工会工作机制,搭建共青团互联平台,建立健全工作台账等,全面掌握项目巡查中发现的预警情况,破解项目建设难题。充分发挥廉政促进作用,通过签订廉洁承诺书,开展廉政互检,打造阳光廉洁工程。
为把党旗插在项目上,营造“冲锋在前、担当作为”的创业氛围,联合党组织还打造标准化党建阵地,项目办公室“安居·党建之家”、工人生活区“安居·工友之家”、联合各科研单位的“安居·科研之家”等,成为员工学习休闲、科研人员研讨交流的集聚地。通过一系列工友党建工作和关爱慰问活动,全方位开展工友关怀服务。
思想建设“共建+共创”,党旗在项目一线高高飘扬
组织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专题党课,统一战斗精神,召开思想和业务交流会;开通工地幸福广播,宣传党建、安全、防疫知识,分享时政新闻……把加强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联合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党建业务学习共建活动。
围绕党的建设和项目建设各项日常工作,项目还提炼了攻坚克难的“安居樟坑径精神”,在项目建设首吊、出正负零、主体封顶、交付等关键节点,召开动员誓师大会,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鼓舞士气,“安居樟坑径精神”吹响“快速响应、团结高效”号角。
科研攻关“共建+共创”,智慧绿色建造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能想象吗?房屋建造像搭积木,每间精装房屋模块全部在工厂生产,完工后的精装房直接运送施工现场拼装。作为国内首个高度近100米的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樟坑径项目引入MiC(模块化集成建筑)建造技术,将建筑物拆分成一个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在工厂进行生产、组装、加工、装修等,项目建造工期不到一年,建设周期仅为传统建造方式的三分之一。
近百米高的MiC建造模式尚属首次,为破解项目建设中的疑难问题,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党委指导起草了“共建+共创”特色党建工作方案,聚焦高层建筑的混凝土MiC技术、MiC模块吊装技术、结构抗震技术、MiC结构施工与运营阶段监测技术等四大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推进项目“科技党建”取得实效。
在项目联合党组织带领下,各参建单位以及设计院党员骨干群策群力,配备最强科研团队进驻,而由院士领衔的中建国际专家委员会也成为项目智库。在项目前期设计研发、方案论证以及中期课题研究等关键节点,联合党组织牵头组建多方参与的党员科研工作室、党员科研攻坚小组,签订攻坚责任书,团结带领广大党员职工合力开展科研攻关,先后相继解决了模块拼接口防渗、模块安装自动调频、建筑结构抗震等一批项目攻坚疑难杂症。
历经持续科研攻关,项目建设势如破竹,在抗震、隔音、防火、防潮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通过全过程正向绿建设计,相较于传统现浇楼板,可有效减噪3至5分贝,外墙可有效改善房间保温隔热性能。
走访樟坑径项目,高效、绿色、智能、装配式等新型建筑工业化名词,是项目规划建设的高频词。
项目深入应用了BIM正向设计、装配式地下室快建体系、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体系、机电设备DfMA体系、C-SMART智慧化工地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建造技术,实现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智慧化物流及信息化运维等新型工业化建造方式。同时,项目联合党组织在C-SMART智慧工地上线“智慧党建”,助力项目党建工作数字化、智能化。
低碳环保打造绿色建筑,相比传统建造模式,樟坑径项目单位面积建筑废弃物减少75%以上;材料损耗减少约25%;碳排放强度相对基准建筑减排率25%以上;污水排放100%达标;能耗相对国家标准减少30%以上。
面向未来,项目还联合同济大学、哈工大、重庆大学等知名高校,累计开展11项课题研究,制定MiC建造设计和施工标准,以及MiC建造碳排放测算标准等。
建造模式“共建+共创”,强化队伍建设激发内生动力
“人才密度”决定“创新浓度”,进而决定“产业高度”。选优育好“带头人”,为最大限度凝聚党员、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发展内生动力,樟坑径项目联合党组织创新开展建造模式“共建+共创”。
项目建立战区赛马制度,按楼栋设置战区,各战区以党建为引领,围绕项目进度、安全、质量三个维度开展评比,每周或每月公示“龙虎榜”,定期颁发流动红旗,开展实质奖励;同时定期组织技能比武、劳动竞赛,提高工艺水平,增强项目品质。
组建项目突击队伍,项目广泛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党员亮身份、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活动,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在项目攻坚克难的关键节点,项目还组建党员、青年突击队,重点攻克、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同时组建工人先锋队,推行网格化管理、多举措激励方式,围绕项目不同进度组织开展地基阵地战、结构攻坚战、主体大决战、交付收官战。
此外,项目采用EPC管理模式,实施一体化设计研发、高效智能生产、快速智慧建造,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重要探索。同时,组织参建各方关键人员、技术骨干,对EPC模式的应用进行全面诊断研究,推动设计、建造、施工的深度交叉和内部协调。协调组织参建各方优势人员,建立以党员为骨干的报建创优团队,推进报建与创优齐头并进。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以全国首个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交付MiC项目为蓝本,推动制定MiC技术行业标准,为项目高质量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安全质量“共建+共创”,打造“责任矩阵”筑牢安全防线
根据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党委部署,项目切实压实责任,推进党建工作目标与生产经营目标整合推进、同频共振,并将筑牢安全防线作为项目施工建设的重点。针对项目安全管理难点,项目健全预警工作机制,协调组织参建各方党员、业务技术骨干等,共同进行分析研讨,持续打造安全质量提升的“责任矩阵”。
为提升安全质量意识,项目还组织开展安全质量知识讲解、安全质量交流会、建言献策恳谈会等,把安全生产、质量提升的要求传递到每一个班组、每一名工人。
此外,项目还与区住建局、交通局及辖区街道、社区等单位党组织,开展“共建+共享”系列活动,通过座谈会、茶话会、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强化交流沟通,聚焦解决文明安全施工、疫情防控、交通调度等难点痛点问题。
在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党委领导下,龙华樟坑径项目“共建+共创”特色党建行稳致远,在践行“快建房、建好房”使命的同时,也为国家“双碳”战略、全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随着项目的建造完工,高效、绿色、智慧的人才安居事业将进一步加速前行,助力中国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迈上新台阶。
(图片由龙华人才安居公司提供)
(原标题《党建引领聚安居合力 科技赋能筑时代新厦》)
编辑 连博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张露锋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