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圳市国资委围绕深圳发展所向、聚焦科创企业所需、突出国资国企所能,以“服务深圳 国资锋彩”党建品牌为引领,创新打造“1+14+N”党建品牌矩阵,大力实施百个应用场景开放、优质产业空间供给等系列行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全市国资国企从“资源持有者”向“生态共建者”转型突围。
“百景齐放”打造“城市试验场”
科技创新一直是深圳的特点。目前全市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超80%为中小科技企业,随着“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所催生的新技术、新业态相比于对资金等传统生产要素的需求,更加急缺的是技术落地的真实应用场景。深圳国资拥有机场、地铁、港口等大量优质场景资源,是城市发展的“资源持有者”。针对中小科技企业缺少应用场景这一痛点,深圳市国资委党委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为党委书记项目,创建“机关党委示范基地”,大力实施打造百个支持科技创新应用场景行动,让企业“少跑腿”,场景主动“送上门”,为新技术、新产品在深圳“开花结果”提供试验场。2025年两会期间,相关做法在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牵头该项工作的深圳市国资委改革和综合规划处党支部书记接受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专访;国务院国资委将此作为专项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在2025年7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地方国资委负责人研讨班上,深圳市国资委介绍相关经验做法,得到深圳市委领导批示肯定。

党支部书记接受央视《新闻联播》专访
目前,百个支持科技创新应用场景行动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实现“城市、产业、企业、国资”四方共赢。仅在机器人这一细分行业领域,市属国企就提供各类应用场景43个,目前共有115款各类机器人在实地测试应用,有力服务中小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助力深圳打造创新之城。

深圳地铁场景开放,合作实现机器人自主乘地铁配送货物
“助企安家”成就“创业梦想家”
深圳陆域面积为1997平方公里,在有限的发展空间内,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密度居全国第一,各类创新企业对发展空间的需求尤为迫切。

国资国企低成本优质产业空间项目——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区
为了让创新者真正能在深圳扎下根来,深圳市国资委统筹打造“机关党委企业服务阵地”,改革和综合规划处党支部依托遍布全市的70个、超2000万平方米的科技园区,坚持把党旗插在园区一线,党员干部直接驻点贴身服务,大力实施提供低成本高品质产业空间行动,用心用情筑起“创业梦想家”。比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威远精密30年间先后搬了6次家,在得知企业诉求后,支部党员翻遍国资产业园区地图,最终在宝龙产业园找到“宝地”,帮助企业成功安“家”;又如,为了降低空间成本,使企业“留得住、能扎根”,调整重点园区租售价格,市区联动调配10万平园区资源,提出“只收梦想、不收租金”,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2年以内的免租优惠……于平凡处见微光,深圳国资国企将一直用行动证明,“星光不负追梦人,最暖的‘家’永远为奋斗者亮着灯”。
编辑 詹珊珊 审读 柳春晓 二审 邹远先 三审 洪鹏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