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气道狭窄患者顺畅呼吸!宝安这家医院创新术式联合重塑呼吸通道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张鸿
08-11 19:1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从紧急救治到技术创新,宝安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不断探索气道疾病治疗的新路径,用更精准、更安全的治疗方案,让气道狭窄患者顺畅呼吸。近日,宝安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创新性采用颈部缝线外固定技术,为一名年近七旬重度气管狭窄患者实施 “激光切割 + 球囊扩张 + 硅酮支架置入 + 颈部外固定”联合手术,成功重塑通畅气道。

据介绍,该患者此前因突发大面积急性脑梗死接受全麻气管插管及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然而术后,气管内瘢痕组织悄然生长,竟将主气管“勒”成仅 2-3 毫米的细缝,最窄处距声门仅 5-6 厘米。气促、呼吸困难如影随形,这处狭窄的气道如同悬在头顶的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因窒息危及生命。

面对这一棘手状况,宝安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许飞主任带领团队展开全面评估:狭窄程度极重、位置特殊,常规治疗难度大。最终,他们决定采用“激光切割+球囊扩张+硅酮支架置入+颈部外固定”的联合治疗方案。手术中,在全麻喉罩保护下,医生先以激光精准切割、烧灼瘢痕组织,再用球囊将狭窄气管逐步扩张至14mm。随后,通过硬质支气管镜将硅酮支架稳稳置入狭窄段,并创新性地采用颈部缝线外固定技术,确保支架位置稳固,牢牢撑起“生命通道”。支架成功就位后,患者胸廓起伏逐渐平稳,气促症状显著缓解——梗阻解除,呼吸通畅。

据悉,气道狭窄是临床常见急症,常由气管插管、感染、肿瘤等因素引发,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窒息等严重后果。其治疗需根据狭窄程度、病因等制定个体化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球囊扩张、激光治疗、支架置入等。而此次采用的联合技术,尤其适用于重度瘢痕性狭窄患者,通过多手段协同,实现“精准切割-有效扩张-持久支撑”的递进式治疗,为复杂病例提供了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终审 余海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张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