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宝安文博工坊首场活动“激光雕刻制作木雕杯垫”正式启动。
活动提取馆藏纹饰,结合激光雕刻技术与非遗金箔画,带领市民亲手制作出色彩斑斓的木雕杯垫,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展现传统文化在科技创新中的蓬勃生命力。
当非遗金箔画遇上激光黑科技
本次活动由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办,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博物馆、宝安区劳模工匠协会承办,还邀请了23位劳模工匠代表参加。
活动现场,专业操作师详细讲解激光雕刻机的原理与应用,并演示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精准呈现传统纹样的细腻质感。馆方选用馆藏清代青花花卉纹盘,定制纹饰图案,使用激光雕刻技术,制作成木刻杯垫。
随后,市民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金箔画创作,赋予作品独特的色彩与风格。这种“传统美学+现代科技”的创作模式,让市民在沉浸式体验非遗手工技艺的同时,将个人创意自然融入传统工艺,赋予手作独一无二的个性印记,让承载着文化记忆的专属作品真正回归日常生活,在非遗传承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中,绽放出“潮”味十足的生活美学。
据悉,“文博工坊”是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博物馆于2024年推出的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相融合的文化品牌体验活动,旨是创新构建“博物馆+工坊”双轨协同模式,打造沉浸式文博体验互动平台,通过深化培育“博物馆力量”赋能市民“指尖”技艺传承,推动宝安历史文化的创新性传播,以非遗技艺焕发现代活力,塑造彰显湾区特色的“宝安气质”,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新名片。
2025年,宝安文博工坊再启新篇,将以“非遗活化+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努力营造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的深度融合生态,计划于4月至11月,开展6场沉浸式体验活动。
文博工坊让技艺“潮”起来
回望2024年,“文博工坊”已成功举办10场主题活动,涵盖锔瓷、掐丝珐琅、花草灯制作、竹编、木作等传统技艺。其中最具亮点的是第五期、第六期“桥见彩虹”专场——活动搭乘“海上彩虹号”游轮,以深中通道开通为契机,推出“金龙彩扎”和“非遗竹编”体验。市民在欣赏湾区壮丽景色的同时,亲手编织深中通道竹编画、体验金龙彩扎技艺,感受中华技艺的精妙与历史的厚重。
尤为创新的是,木作体验系列巧妙融入宝安本土文化元素。馆方将“摩天轮”“深中大桥”“凤凰文昌塔”等地标建筑和历史文物进行木具创作开发,让市民在木作榫卯中体验工匠艺术的同时,了解宝安历史文化,也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与家园意识。
从传统手工到科技赋能,宝安文博工坊致力于探索非遗传承的创新路径。2024年的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拉近市民与历史的距离;2025年则进一步引入激光雕刻、3D打印等前沿技术,通过“非遗+科技”的双轮驱动,打破传统技艺的时空界限。
未来,文博工坊将继续挖掘宝安本土文化资源,联动更多科技手段,让文物“活”起来、技艺“潮”起来。正如馆方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发现非遗之美,让传统技艺在创新中焕发持久生命力。”
编辑 温静 审读 李斌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