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打造鸟类友好城市,深圳做了什么
晶报记者 徐黛茜
03-27 07:25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3月到,噪鹃也如期而至。作为深圳极具代表性的留鸟之一,它富有特色的叫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提醒着人们,春天来了。在深圳观鸟,是一件让人心花怒放的事,小白鹭、大白鹭、白胸苦恶鸟、黑水鸡、翠鸟、红耳鹎、暗绿绣眼等等,都可以在这里见到。每年最热闹的时节,便是候鸟季,每年9月至次年4月,大量水鸟在西伯利亚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之间迁徙,有一部分水鸟便会来到深圳湾,滩涂一片热闹,它们短暂停留,接着继续迁徙,又或留下过冬。这也吸引了大批观众在深圳观鸟,每年都有爱鸟人士特地来看黑脸琵鹭、白琵鹭、黑翅长脚鹬、黑尾塍鹬、红脚鹬、反嘴鹬、白眉鸭、赤颈鸭等等候鸟。

▲深圳湾的候鸟和游人。黄秦/图

根据深圳市观鸟协会2024年2月发布的《深圳鸟类名录2024版》记载,“深圳共分布鸟类431种,占中国鸟类总数的近30%。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6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极危物种3种,濒危物种7种,易危物种16种,近危物种19种。另外,50种有野外观察记录的鸟类未被接受为自然分布,视为深圳的外来物种。”就在2023年,深圳也迎来一个鸟类发现的高峰:新发现10种鸟类。除1次救助记录外,其余9种鸟类均为观鸟爱好者发现。而在深圳,鸟与人类将在城市中“正式”成为邻居——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日前发布《鸟类友好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在全国率先为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提供适用性解决方案,为打造“国际红树林中心”的深圳城市新“生态名片”提供重要支撑。

作为深圳市地方标准,该《指引》根据深圳市鸟类重点生态特征,从城市空间精细化控制视角出发,提出鸟类友好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控制方案,对提高城市尺度水鸟和候鸟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为全市各部门进行鸟类友好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提供具体支持。

▲后海中心河的自动清洁船,水面上有白鹭和白胸翡翠。黄秦/图

01

在《指引》中,按照“资料梳理-调研分析-影响评估-策略制定”的技术路径,编制了项目充分开展深圳鸟类生态、迁徙活动等的资料梳理,开展空间区位、栖息地、鸟类行为、关键因素的综合调研与技术分析,评估城市开发建设不同阶段对鸟类活动产生的差异化影响,从空间格局、项目高度、建筑布局、立面设计、景观设计、照明与声环境等方面制定鸟类友好标准。

指引文件明确管控对象,适用于指导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周边区域开展鸟类友好城区建设,其他鸟类栖息地外围开展城市建设时参照执行。从多方面要求开展鸟类友好城区建设,具体来说,在高度管控上,岸线向陆地延伸50米范围内,应避免新建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海岸防护工程及其他涉及公共安全的必要设施除外;在立面设计上,宜减少建筑立面上玻璃幕墙的使用,无法规避采用玻璃幕墙的,可进行遮挡、分隔或标识,如挡板、外格栅、鸟类防撞视标等,防撞视标不使用树木、花草图案。

照明设计方面,指引文件提出,采用降低建筑光环境的屋顶和立面灯光,打造建筑外立面暗环境,高层建筑使用低影响灯光。同时,降低夜晚作业机械和设备设施灯光亮度,施工照明设施优先采用蓝光灯、绿光灯、暗光灯、间歇灯等,选择对光源有遮盖的灯具或设置遮挡,减少强光和光侵占。此外,夜间不开放的滨海、滨河空间的自然生境区域不宜设置夜景照明,功能照明执行无人状态自动关闭。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的学者们正在采风。受访者供图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绿色基础设施研究所所长、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非公务委员栾博教授介绍,其团队从2007年开始一直研究深圳湾鸟类飞行和栖息安全问题,“当时深圳处于快速发展建设阶段,鸟类保护没有得到全社会和各部门的普遍关注,所以很多工作是在一定限度内的努力。”他提起当时在保护区不远处拟建摩天轮项目,已经在建设阶段论证环境影响时,保护区管理局和北大团队才介入论证该项目对候鸟起飞、降落、盘旋的负面影响。虽然最后否定了项目选址,“但可见当时鸟类保护仅基于个别建设项目,时序也是相对滞后的”。

到2014年,他们开展红树林保护区外围地带的建筑高度控制研究,指引深圳湾重点区域建筑设计阶段开始考虑鸟类安全和高度控制。“但这仅是一个研究成果,对职能部门的规划管理工作虽有一定影响,仍非明确的规范要求。”直到今天《指引》的出台,“标志着从只追求城市建设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到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城市发展。从对一个单体建筑、建设阶段的影响评估论证,变成城市规划设计前期的规范标准和对全市的普适性指引,从这个意义来讲是一种进步。”他强调,虽然与目前国际上成熟的鸟类友好城市技术指南相比,深圳的《指引》相对简要,但让深圳的鸟类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迈入了一个新阶段。未来以此为契机,深圳可以在鸟撞监测、规划设计、建筑建设和运维管理、栖息地修复的全过程中开展更为系统和深入的工作。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的学者们正在采风。受访者供图

02

如果要说到深圳成为鸟类友好城市,那么福田红树林湿地会是城市里的指引空间,也是钢筋水泥中的一颗“绿色明珠”。保护区内的福田红树林湿地,是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福田红树林保护区被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为是全国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被国外生态专家称为“袖珍型的保护区”。在2023年晋升为“国际重要湿地”,每年有数万只长期迁徙的候鸟在此停歇,成为它们重要的越冬地和“加油站”。

20世纪90年代规划滨海大道时就建立了全国第一道为保护候鸟而做的隔音墙,在修建滨海大道时,为了更好地保护红树林湿地,滨海大道北移260米,拐了个弯绕过了红树林核心地带。在福田红树林湿地外,车流不息,但越过这道隔音墙,就变成了一个城市外的自然世界。

红树林湿地需要面对的还有许多,它的地理位置特殊性在于离城市很近,城市发展中的灯光、水等等都会对它有一定的副作用。但现在站在保护区内往外看,几乎很少看见高楼,这是因为深圳早在20年前就已经规定保护区周边的楼层高度,保证候鸟有一定的迁飞空间,起飞降落都不会成为问题。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福田红树林鸟类物种数量从168种增至262种,种群数量增加了15000只,达到了42000只。

除红树林湿地外,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在规划建设中,也在片区内共规划出3条供候鸟迁徙的通道,还通过分区建设鸟类栖息地,实施暗夜保护灯光规划等措施,将深超总片区打造成鸟类友好型的“生命乐园”:除了片区“超级十字”空间结构中的中央绿轴以外,还包括片区东侧规划低密度建筑群落和片区西侧规划带状公园。此外,借助“海绵城市”的做法,通过收集净化地表雨水形成小型表流人工湿地,在深圳湾公园内形成点状的小型淡水塘,为来往的鸟类提供一部分的淡水补给。

红树林基金会(MCF)原副秘书长、深圳市红树林生态研究中心发起人李燊介绍,深圳湾湿地在鸟类友好这个领域的表现在全国起到了带领的作用,城市建设的控高、深圳湾全时段禁渔、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的高潮位鸟类栖息地恢复等措施的实施,也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安全的栖息空间。

李燊称近期出台的《指引》说明了深圳在自然生态保护领域的一个积极的态度。“其实在全市很多区域,对于鸟类友好,都有进行积极的人工干预和管理。深圳是一座‘千园之城’,整个公园体系也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环境。深圳做的事情不仅是针对鸟类本身,更多的是保护鸟类栖息地,从城市空间建设角度去考量鸟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

03

在《指引》中,有一条具体规定为:立面设计上,宜减少建筑立面上玻璃幕墙的使用。4层或16米高度以下不采用玻璃幕墙。这一规定实则是为了防鸟撞,顾名思义,由于玻璃幕墙的通透、反射的原因,导致鸟类产生行为上的误判,撞向玻璃。根据《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2023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在2022年秋季与2023年春季的系统性调查中,全国范围内的1041栋建筑中,共发生190起鸟撞事件,鸟撞往往发生在建筑玻璃面积覆盖较高以及周围几乎没有植被的建筑附近,且鸟撞通常发生在低层建筑。

2023年10月,腾讯在深圳总部滨海大厦外侧2层楼高处玻璃幕墙粘贴波点贴纸,通过“防鸟撞”改造,让这栋大楼变成一座“鸟类友好型建筑”。这些波点贴纸的意义就在于能让鸟儿能“看清楚”玻璃,“当建筑外立面为玻璃时,阳光充足的状况下,蓝天会反射在建筑外立面上,有些鸟类可能就会分不清,撞了上去。”深圳大学鸟撞调查队队长郭靖琳解释。

郭靖琳在2023年秋季担任队长一职,她说参与的同学都是比较热心的,也希望能做点什么才加入进来。对于他们来说,日常的活动是去指定的学校内部建筑物下面,围绕外立面一圈,看是否有鸟撞发生,有的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有的可以在周围找到小鸟的痕迹。郭靖琳说通常能在建筑周围发现躺在地上奄奄一息或者已经离开的小鸟,他们能做的仅仅是一点点的呵护与记录。她说从防鸟撞这件事来说,因为建筑都是已经存在的,再想改变是一件不能只靠个人的力量完成的事情,“改变现状是难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更多人知道这件事情,有意识地去关心这件事情,为将来打下基础。”

04

我们可以与鸟在城市中成为邻居吗?生态学研究人员、同时也是资深的观鸟爱好者黄秦给出答案:鸟类是能够适应城市环境的,“我们做过一个鸟类的适应性研究,它们在城市里面是可以生活得挺好的。”

黄秦承认鸟类确实很容易受到城市的干扰,夜间的灯光、噪音、建筑物高度等等,都会对它们有所影响,所以此次出台的《指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好的开端,而且目前红树林保护区作为一个在城市里面的保护区也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既做到了全过程管控,又有一个差异化区分。”

鸟类友好城市对于人类有什么益处呢?这已经是一个完全围绕人的利益角度出发的问题。从表面上看,似乎很难说出一种利益好处,但其中内含着一种良性循环。“我们的城市里面,需要有生态友好,提出鸟类友好城市,也说明城市在重视自然生态,对于人类的生活环境,也是一种更舒适的选择。”黄秦以莲花山公园、中心公园、深圳湾公园为例,“在重视鸟类友好城市名片的同时,也在打造一个舒适的城市居住空间。”

要如何确保《指引》能发挥预期作用?长期关注鸟类友好在城市中发展的栾博回答,《指引》目前仅是地方标准,还不是强制性的立法。但有了这个开头,就意味着在后续的城市规划、城市更新和建筑设计时,鸟类友好的指标将被主动和优先纳入考量中,这是一种进步。

当问及栾博、李燊、黄秦,作为普通人,可以为共同打造城市友好空间做点什么?他们的回答大体相似:尊重自然,不过度打扰鸟类,关注鸟类,也感染身边的人意识到自然生态的重要性。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徐黛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