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AI技术突破,机器人有望走入千家万户
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 袁斯茹 文/图
03-25 16:16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从工业版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到双足机器人现身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徒步……AI+机器人的组合能为行业带来多少惊喜?3月24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十周年之际,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下称“AIRS”)常务副院长丁宁接受了读特新闻记者采访。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

机器人应用场景将趋向民用化

“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几乎可以涵盖所有行业和工作环境,它并不局限于模仿人类形态,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通过将物理规则与智能装备相结合,机器人能够形成强大的问题解决能力。”丁宁表示。

然而,他也坦言,在通用智能技术取得突破之前,机器人在各行业的应用仍面临一定局限。此外,由于通用型机器人的标准尚未明确,大规模量产仍存在挑战。

他以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为例。据悉,从给胃肠道送药的软体微机器人,到能上高空下深水的桥梁检修机器人,再到电力巡检机器人,AIRS已自主研发出多场景下的机器人“助手”。展望未来,丁宁表示机器人的应用将呈现有序的发展趋势。

“具有刚性需求且对成本相对不敏感的行业,如危险场所的作业、排污管道检测以及带电作业等,将率先激发机器人需求。随着技术积累和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机器人也将逐渐从专用市场向生产制造和家用服务环境扩展,实现民用化转变。”他表示。

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人工智能是计算学科,机器人是装备自动化。看起来是两个学科的内容,但一旦融合,就形成了一种更为全面且强大的解决问题能力。”丁宁向记者介绍了AIRS的鲜明特色。

据悉,AIRS是深圳市政府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联合多个世界顶级研究机构建立的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

如何让AI+机器人全面发挥能力?丁宁表示,AIRS的发力点聚焦在三个方向。第一个是为“人的健康服务”。在医疗康复手术领域,通过介入式手术等医疗手段,利用纳米机器人进行早期检测和处理,以避免更大的手术创伤。

第二是为城市的健康服务。“我们将城市视作一个生命体,通过机器人技术来维护和提升城市的健康状态。机器人如同身体里面的细胞一样,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执行运维检修、预防性措施等任务。”丁宁解释道,在面对重大应急情况时,机器人也能冲到一线,代替人类在危险场所进行处置工作。目前,这一方向的应用已经拓展到电力、交通、水务等多个领域。

第三是为可持续发展服务。丁宁表示这是一个更宏观的研究方向,旨在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化能力,来推动低碳绿色发展。AIRS通过全局性的视角,识别并改善能耗较高或效率较低的环节,从而在整体上实现碳数据的优化提升。

AI教育:将学生从课堂“拖出来”

在中小学阶段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是当前的热议话题。对此,丁宁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认为,学生首先要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基本原理、核心概念及能力构成等。但同样重要的是,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生从传统的课堂环境中“拖出来”,引导他们拓宽学习和认知的范畴。

丁宁以仿生机器人为例解释道:“我们研究的仿生机器人是模仿人或动物的身体形态,而人工智能则是模仿生物的思维能力和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都属于研究生物。所以如果不切身去感受大自然和动手实践,很难创造出更先进的机器载体。”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邱思艳 袁斯茹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