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把握危与机 挑起“防风险”大梁 | 专论
徐曼 邓创
02-27 10:36
收录于专题:理论周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提要

作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经济大省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稳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力量。经济大省,不仅大在块头,更大在体量、大在市场、大在能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去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了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经济大省,大在能量,“大块头”要稳大局

作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经济大省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稳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力量。经济大省,不仅大在块头,更大在体量、大在市场、大在能级。

——大在体量,经济大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从经济体量来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和河南6个经济大省GDP总量约占全国的45%,广东和江苏两省更是分别突破和接近13万亿元,稳居第一梯队。从人口体量来看,6省份集中了全国近四成的常住人口。其中,广东不仅是常住人口和出生人口“双料冠军”,而且还是唯一连续三年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

——大在市场,经济大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从市场主体来看,6个经济大省市场主体数量和吸纳就业都占到全国的四成以上,在保市场主体和稳定务工人员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财力保障来看,东南沿海5省市财政收入在全国的占比接近四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八成,有力支撑了国家财力和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

——大在能级,经济大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从投资增长来看,经济大省在重点领域亮点频出。比如,2023年,广东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增长4.4%,工业投资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江苏大项目“压舱石”作用明显,2023年全年10亿元以上项目个数同比增长11.7%,完成投资额增长16.2%,2023年山东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0.3%,2023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6.9%和21.1%。从消费潜力来看,去年全年消费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成为经济恢复的主要驱动力。而经济大省是主力,广东、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双双突破4.5万亿元,6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在全国的占比接近50%。

经济大省,更大在责任,“大块头”要挑大梁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经济大省要在各个领域勇挑大梁,体现大省责任担当、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辩证把握危与机,挑起“防风险”大梁。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表明中央赋予了经济大省在实践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方面新的责任使命。经济大省要实施系列化债政策,通过“开源”与“节流”相结合、“以时间换空间”、制定违约危机处置预案等方式,坚决遏制增量、稳妥化解存量。要主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与平台的协商,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合理降低债务成本、优化期限结构。要健全监管考核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同时将财政透明度、地方债务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指标。

——科学研判时与势,挑起“拼经济”大梁。形势逼人,时势在我。经济大省,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一方面,要主动顺应变革。依托丰富创新资源,积极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积极促进三类产业有机衔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向高端攀升,为全国经济发展重塑新动能新优势、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另一方面,要深挖空间潜力。率先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统一大市场,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不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努力将经济大省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转化为现实市场需求。

——统筹用好立与破,挑起“促改革”大梁。改革是解决“破”“立”矛盾的关键,也是达成新平衡的重要方法。经济大省要聚焦重点领域,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更加深入。乘势而上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以推动国有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等“功能性改革任务”为主,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企混改,鼓励民间投资通过战略入股、参股等方式与国有企业开展股权融合与资源整合。要聚焦关键关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更加有序。着力破除人口、资本、土地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打破制度掣肘、疏通断点堵点,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要素配置优化与社会分工协作,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要聚焦突出问题,推动风险化解处置更加稳妥。一方面,从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综合施策,保持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稳定,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积极做好“保交楼”工作。另一方面,以“三大工程”为抓手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项目批准号:GD23XZZC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徐曼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邓创系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编辑 温静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