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毛一斤!白菜卖出“白菜价”,官媒发声:须防“菜贱伤农”
读特客户端综合
2023-12-06 10:32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北京新发地价格行情显示,12月1日大白菜均价为0.33元/斤,较去年同期下降34%。而在蔬菜大省山东,白菜的价格更低。整个11月大白菜批发价一斤最低两毛钱、最高也才四毛五,土豆价格降幅达三成,圆白菜、芹菜价格也降到近年来的最低点。

网友也纷纷表示今年菜价非常低,“心疼菜农”。还有网友发布视频称遇到卖菜大爷,近一百斤白菜卖了23.5元。

“青口菜 开锅烂 8毛/斤”、“8毛 开锅烂”。12月1日,在北京丰台某农贸市场,多个蔬菜摊位上都插着类似的泡沫标牌,其中“8毛”的字样尤为醒目。在距离该农贸市场不远的一个超市,一棵4斤重的大白菜售价2.18元,单价不到0.6元/斤。

网友晒出白菜价格图 来源:新浪微博

“我们超市里白菜卖2毛一斤,去地里农户那边买1块钱一棵,一棵白菜多的能到十斤左右。”在山东潍坊经营多家连锁超市的李军(化名)向记者谈到。而在地头,大白菜、萝卜等蔬菜“身价”更低,也就几分钱一斤,让大家对“白菜价”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对此,12月6日《农民日报》第五版发文称,菜价涨涨跌跌,虽说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但价格大幅下跌对于农民的影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值得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此类“菜贱伤农”现象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今冬蔬菜为何大降价?

一是产量增加。2022年冬季蔬菜价格相对较好,菜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整体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再加上今年秋冬气温偏高,利于北方蔬菜生长,且入冬后气温没有明显下降,使北方菜上市周期延长,与陆续上市的南方菜迎头相撞,以致短期内蔬菜市场供给量大增。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夏季华北地区遭受洪涝灾害,不少农民为了降低损失,临时补种易种植、好管理的白菜、萝卜等,也使得华北一带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导致供过于求。

图源:图虫创意

二是气温偏高导致蔬菜质变易烂。10月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持续偏高,气温高加之销售速度慢均提高了产地蔬菜易烂质变的发生概率,品质降低也是导致价格低迷的一方面原因。

三是经济大环境影响。今年是后疫情时代的首年,经济恢复期居民消费相对谨慎,各环节对于蔬菜需求的“浪费”减少,不论是从中间流通环节还是到终端消费环节,参市方的整体消费积极性均有所降低,也是导致蔬菜价低且滞销的原因之一。

那么,如何看待这轮菜价下跌?

从市场的角度看,蔬菜价格下降有一定的合理性。北方地区初冬应季菜本就集中在几个品种,往年11-12月上市时,市场一时难以消化,价格出现季节性下降也是有的。

近年来,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稳步增长,2022年全国播种面积达3.37亿亩,而且随着蔬菜生产水平的提高,品种在丰富,单产在提升,总量也在逐渐扩大。这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消费选择,但同时也稀释了人们的消费能力。

图源:图虫创意

菜价涨涨跌跌虽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但价格大幅下跌对于农民的影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据媒体报道,在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一些蔬菜低价贱卖甚至滞留在菜地中无人采收,农民迫不得已只能将蔬菜直接翻地还田。蔬菜种植是一部分人务农增收的重要来源,一季蔬菜的亏损对他们的影响不言而喻。值得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此类“菜贱伤农”现象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需求侧的变化应当引起更多重视

不只冬季蔬菜价格下跌,今年以来,大闸蟹“跳水”、猪价“腰斩”等农产品价格波动也引发关注。市场的微妙变化,并非仅受单一产量因素的影响,往往还受消费习惯、市场预期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此外还要看到,近年来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价格走向愈发难以预测。

无论是捕捉这些市场信号用于指导生产,还是防范应对自然风险,抑或是提高地头议价能力,单靠农民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需要政府、新型经营主体等各方携手努力。

据了解,为帮助菜农减轻损失,各地纷纷使出了硬招实招,比如河南省临颍县及时摸排蔬菜滞销情况,加强与批发市场的联系,直接到田间地头组织货源,努力缓解农民卖菜难。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我们期待各方迅速行动起来,和菜农一起扛过这股“寒流”,共迎春暖花开。

(综合来源:农民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网友评论)

见习编辑 薛锦瑜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客户端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